《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灯火辉煌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于诗词重逢一场花火迷醉几许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快景象。
灯火辉煌,灯采华美,全体城池成了欢快的海洋。
全诗词采华艳,绚丽多姿;而腔调和谐,韵致流溢,有如一帧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喷鼻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
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词中寄托着他政治失落意后,不愿与世俗与世浮沉的孤高品质。
烟花千树,却盖不住光影下的孤独。

《仙吕·青哥儿·正月》

【元代】马致远

春城春宵无价,照星桥灯火辉煌。
妙舞清歌最是他,翡翠坡前那人家,鳌山下。

这是马致远十仲春组诗的第一首,写了正月上元佳节,满城烟花的胜景。
烟花直照星河,鳌山灯火映照着翡翠人家,佳节美景,让人不免心生神往。

《赠放烟火者》

【元代】赵孟頫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

纷纭残酷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

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落向东风。

这首诗描写了正月十五的夜里,人们在繁盛热闹繁荣的街头燃放烟火的情景。
焰火燃放,巧夺天工,繁盛热闹繁荣的气氛乃至压过了东风,对匠人的赞颂和对美景的赞颂跃然纸上,热闹景象透出纸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涯流。

这首诗是送别诗的名篇。
诗中“烟花三月”形容的是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艳丽春景,这是一个繁华的时期,繁华的时令,繁华的地区,因此在愉快的分离中还带着墨客李白的神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去有着无比的诗意。

《泛江送客》

【唐代】杜甫

仲春频送客,东津江欲平。

烟花山际重,舟楫浪前轻。

泪逐劝杯下,愁连吹笛生。

离筵不隔日,那得易为情。

此诗为墨客暂游左绵时作。
泛江送客,临别伤情,烟花弥漫,山际重重。
景致中满溢着离愁,悲戚之感,情真意切,让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苏小小墓》

【唐代】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这首诗通过对苏小小墓地景致所发挥的一系列奇特抱负,塑造了一个俏丽而森寒的女鬼形象,但这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
全诗绮丽冶艳,然而又空灵缥渺,“鬼气森森”的幽冥境界极具李贺风格。

《鹤冲天·黄金榜上》

【宋代】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落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践约图画樊篱。
幸故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骚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是柳永进士科考落第之后的一纸“牢骚言”,狂傲自大的性情尽显于笔墨。
以极度对极度来寻求人生的平衡,于是流连烟花,浅斟低唱。
自此,宋朝少了一个平庸官僚,多了一个词坛圣手,白衣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