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本诗描述了墨客月下独坐、弹琴吟唱的清闲生活。
诗歌用词看似平淡无奇,却能做到动静结合,有条有理,将墨客清净安详、高雅脱俗的心境与月下幽林的自然景致完备融为一体,蕴含着一种分外的美的艺术魅力,是田园诗中的佳作。

送灵澈

刘长卿

唐诗三百首中最熟悉的十首田园诗总有一首与你心灵与共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这首小诗前两句写景。
树林中的寺院,暮色里的钟声,给读者勾画出一个宁静悠远的境界。
后二句写目送灵澈辞别归去的情景,同样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墨客借景抒怀,抒发了送别朋侪的伤感与不舍,也刻画出灵澈清寂的风姿和墨客闲适淡泊的情怀。

桃花谿

张旭

模糊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歌第一句写远景,云烟环抱,一座长桥若隐若现;第二、三句写近景,水边的石矶、水里的落花、水上的渔船,忍不住讯问渔人:桃花源的入口在哪呢?全诗充满诗情画意,抒发了墨客对世外桃源的神往之情。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这首诗是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也是他山水诗的代表作。
头两句通过幽草、黄鹂,描写山涧水边的静景。
后两句通过春潮、急雨和波涛里漂浮的小舟,写的则是动景。
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表现出墨客恬淡清闲的心境。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民气。

万籁此皆寂,惟余钟磬音。

这首诗写深山禅院里的清晨景致。
墨客捉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述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致,表达了墨客宁静的内心感想熏染。
全诗措辞古朴,意境悠长,是山水诗的名篇,个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更是广为传诵,随处颂扬。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这首诗写墨客夜宿王昌龄隐住所时所见所感。
墨客用白描手腕刻画了王昌龄住处的清贫幽雅,惊叹了隐者的高洁品质和高尚情趣,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神往。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落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本诗描写墨客受邀到朋侪的农庄欢聚饮酒的场景,描述了俏丽的山村落风光和沉着的田园生活。
全诗用词朴实无华,但叙事流畅,感情朴拙,把一次平凡的朋侪相聚表现得自然生动且富有诗意,是田园诗中随处颂扬的佳作。

阙题

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喷鼻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本诗描写墨客步辇儿上山探友的情景,描写了山中宁静俏丽的春天景致。
全诗统共八句,句句都在写景,没有一句抒怀,但却分明让读者感想熏染到墨客的闲适心情,称得上是佳句连篇,余味悠长,是刘昚虚山水诗歌中的代表作品。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涯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首诗以渔翁为题,用“汲清湘”、“燃楚竹”描写渔翁早起打水、砍竹生火,格调清雅,化俗为奇;“欸乃一声山水绿”,以声写静,妙想天外,是千古奇句;“岩上无心云相逐”,巧用古意,想象出奇。
正是这些分歧凡响的“奇”,使得整首诗奇趣盎然,就像一幅洒脱动人的水墨山水画,令人悠然憧憬。

下终南山过斛斯隐士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这首诗描写墨客在月夜到终南山拜访朋友的欢悦情景。
前四句写墨客归途中的终南山景致,中间四句写朋侪家中的清幽环境,末六句写两人饮酒高歌、陶然忘机的欢快场景。
全诗情景交融,色彩明丽,即便是一首表达恬淡心情的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