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大约写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赴杭州担当刺史途中。
须要把稳的是,只管当时的白居易是被调离了朝廷,但是他的心情是轻松畅快的。
由于当时的白居易阔别了朝廷,也就即是走出了政治的阴暗,摆脱了激烈的牛李党争。

除此之外,透过《暮江吟》中,白居易对夕阳西沉,以及月牙东升这两组自然景物的描写,我们也能体会到白居易此行的轻松畅快。
当然,这也离不开白居易本身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而单从白居易这首诗对夕阳的描写来看,可谓短短十四字,便美得令人憧憬。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玄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诗词中的夕阳短短十四字便美得令人神往

首先,诗的开篇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便是白居易对夕阳西沉、余霞晚归这一绚丽景象的描写。
它的意思是说,一道残阳险些贴着地面照射到了江水中,使得江水是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从笔墨的利用来看,这里的“铺”字显然很独到。

众所周知,当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光的角度是很低的。
以是此时夕阳的余晖照在江面上,就彷佛是铺在水中一样。
其余,“铺”字相对付“照”、“射”等字来说,本就比较委婉、平缓,这样也就符合了秋日夕阳的柔和感。
至于“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则是源于受光多少的缘故。

即受光多的部分,呈现出一片艳赤色。
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碧绿色。
它是一种光色瞬息变革的景象。
诗到这里,白居易对夕阳的描写也就结束了。
而对付白居易这里所描述的夕阳美景,我想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不难创造。
即便没有亲自体验过,相信读到这两句诗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想熏染。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可怜玄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范例的月牙东升的景象。
即最可爱的还是这玄月初三的晚上,由于露珠亮似珍珠,月牙形如弯弓。
从这两句诗所营造的和谐、宁静的意境来看,我们可以得知白居易阔别朝廷后的心情是轻松畅快的。

其余,从“可怜”二字,以及白居易从夕阳西沉、余霞晚归,一贯看到月牙东升的韶光来看,我们还可以得知白居易对大自然的喜好、热爱之情。
纵不雅观白居易的这首诗,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实在便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薄暮”的详细解释。
即你问我夕阳哪里好,我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总之,古诗词中的夕阳,美得令人憧憬。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