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少年期间就表现出博学多才的才华,尤其善于文学,曾与沈约、范云等人合称“竟陵八友”。凭借家族背景,萧衍先后担当过各种官职,受到齐武帝和齐明帝的赏识。
建武二年(495年),北魏孝文帝率军南下攻打南齐,萧衍参与抵御北魏的战役,曾在义阳之战中率军突围,击退北魏军队,因功升任太子中庶子。
建武五年(498年),萧衍又参与了邓城之战,但因崔慧景等人的逃跑而失落败,被北魏军队包围。萧衍不愿屈膝降服佩服,与部下奋战数日,末了突围成功,逃回南齐境内。
复兴元年(501年),萧衍起兵讨伐暴虐无道的东昏侯萧宝卷,拥立南康王萧宝融为帝。次年攻陷建康,废黜萧宝融,自主为帝,改国号为梁,是为梁武帝。
梁武帝登基后,把稳政务,纠正宋、齐以来的弊政,爱崇门阀世族,宽待宗室。他还主持编纂了《通史》等经史文书,并亲自撰写赞序。他喜好文学艺术,在他的倡导下,南朝文化达到了繁荣的阶段。
梁武帝在位期间,多次与北魏征战,一度在钟离之战中取得胜利,坚持了南北均势。但后来发动的北伐战役都没有取得本色性的成果。他还叮嘱消磨青鸟使出使西域、印度等地,匆匆进了对外交流。
普通元年(520年)往后,梁武帝开始篤信佛教,大兴寺院,多次舍身出家,并随着年事增长,开始怠于政事。太清二年(548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叛乱,次年渡江攻破建康,梁武帝被囚去世于台城皇宫净居殿。他在位韶光近48年,在南北朝天子中名列第一。谥号武天子,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第一首《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喷鼻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雇主王。
这首乐府诗描写了洛阳女子莫愁的生活经历和生理追求。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这是诗的开头,用比兴手腕,引出主人公莫愁的名字和所在地。河中之水指黄河的水,向东流表示韶光的流逝,也暗示了莫愁的命运。
洛阳是当时的都城,女儿是对女子的亲切称呼,名莫愁是一个反讽的名字,寓意不用发愁,但实际上她内心很苦闷。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描写了莫愁的童年和少女期间,她心灵手巧,能织出精美的丝绸,也勤恳贤惠,去采桑养蚕。
织绮和采桑是古代女子的传统技艺和职责,也是评价女子德行和边幅的标准之一。南陌头指田间地头,有一种朴实自然的美感。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莫愁十五岁就嫁给了姓卢的男子,十六岁就生了一个儿子叫阿侯。这在当时并不罕见,由于古代女子及笄之年就可以出嫁,而且人们普遍重男轻女,认为早生贵子是女子的本分。
卢家和阿侯都没有详细的姓名,解释墨客并不关注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而是把重点放在莫愁身上。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喷鼻香。卢家的房屋用兰花喷鼻香气和桂木梁柱装饰,室内摆放着从西域运来的名贵喷鼻香料郁金和苏合。这些都是当时难得一见的珍奇之物,显示了卢家的财富和地位。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描写了莫愁的装扮和仪容,她头上戴着十二行的金钗,十二行比喻很多很密集,显得她头发浓密光泽。她脚上穿着用丝绸制作的鞋子,上面绣着五色花纹。这些都是当时女子衣饰中最华美最精细的部分,表现了莫愁的仙颜和气质。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莫愁用珊瑚枝镶嵌的铜镜照着自己的容颜,镜子闪闪发光。她有平头巾的仆众为她提着装鞋子的宝箱,在她身边奉养。这些都解释了莫愁生活在奢侈的环境中,完备不用自己操心,有仆众伺候。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雇主王。这是诗的结尾,也是全诗的诗眼和迁移转变,表达了莫愁的真实心声和仇恨。她虽然嫁给了卢家,享受着人生的富贵和荣华,本来该当没有什么不知足的,但是她的内心却想着,为什么当初没有嫁给东边邻居家姓王的男子。
这里并没有交代王家的情形,只是用一个“东”字暗示了他们的亲近和熟习。大概王家并不富贵,大概王郎并不漂亮,但是莫愁却对他有着朴拙的爱情和神往,而不是对卢家的金钱和地位。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光鲜的比拟,突出了莫愁对爱情的追求和代价不雅观。
这首《河中之水歌》沿袭了古乐府的风格和手腕,用莫愁的生活经历和现状做衬托,末了揭示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不知足。
墨客用莫愁这个反讽的名字,更加陪衬了她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反响了当时女子对自己婚姻自由的追求和神往,表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和富贵的精神境界。
第二首《有所思》
谁言生离久,写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有所思》描写了女子与情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
谁言生离久,写意与君别。虽然已经离去良久,但在心中却仿佛刚刚分开。墨客用反问的办法,否定了“生离久”的说法,暗示了自己对情人的不舍和眷恋。写意一词,既可以理解为“才”,也可以理解为“忆”,都能表现出墨客的思念之情。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衣上芳指的是情人留下的体喷鼻香,握里书指的是情人的书信。这两样东西都是情人的身份和感情的象征,也是墨客思念的依托。犹在和未灭都表示了这些东西还没有消逝或磨灭,解释墨客对情人的爱恋还没有减退或改变。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腰中双绮带指的是墨客腰间系着的两条丝绸带子,梦为同心结指的是墨客在梦中想把这两条带子打成同心结。同心结是用锦带制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示恩爱二之意。这是一种比喻手腕,用腰带和同心结来隐喻结为夫妻,寄托了墨客对情人的深深爱意。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常恐所思露指的是墨客常常担心自己的心思被他人看出来,瑶华未忍折指的是墨客不敢去攀折瑶华赠给情人。
瑶华是琼花,指情人。这是一种借代手腕,用瑶华来代指情人,表现出墨客对情人的珍惜和敬仰。未忍折也解释了墨客对自己感情的压抑和无奈。
这段笔墨通过详细而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了女子对情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风格蕴藉而深奥深厚,富有传染力和韵味。
第三首《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喷鼻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以伯劳和燕子分别向东西飞去,以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相望,来形容墨客对对门女子的思慕之情,既常见而又难亲。伯劳和燕子是两种鸟类,黄姑和织女是中国神话中的牛郎织女的别称。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以问句开头,表达了墨客对女子的好奇和赞颂。对门居表示女子住在墨客家的正对面,开颜发艳表示女子笑颜残酷,俏丽动人,照里闾表示女子的光彩照亮了全体乡里。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喷鼻香。以南窗北牖为视角,描述了女子居室的通亮和华美。南窗北牖指南北两面的窗户,挂明光指阳光照射进来,罗帷绮箔指罗绸和锦缎制成的帷幔和帐子,脂粉喷鼻香指女子涂抹的扮装品和喷鼻香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十五六指十五六岁旁边,是女子最俏丽的年纪,窈窕无双指身材幽美无人能比,颜如玉指脸庞清秀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三春已暮指一年中最美好的春季已经快要结束了,花从风指花朵随风凋零了,空留可怜指只剩下孤单可怜的女子,与谁同指没有找到得当的伴侣。
总结
萧衍的诗歌多以乐府体为主,继续了汉魏六朝的民歌传统,看重抒发个人的感情和抱负,也反响了社会的风貌和民间的生活。他的诗歌风格平实绮丽,措辞流畅幽美,音律和谐折衷,有时也利用比兴、拟人等手腕增加诗歌的艺术效果。
萧衍的诗歌既有赞颂自己建立梁朝的功绩和空想的诗歌,也有描写自己出家修行的诗歌,还有表达对亡妻和亡子的哀思的诗歌。他的诗歌中多“儿女情语”、“神仙道气”,少“风云之气”,少言志述怀、积极进取之作,也反响了他在位后期的悲观退隐和佛教影响。
萧衍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当时文化繁荣和文人集团的影响。他是“竟陵八友”之一,与沈约、范云等人互换切磋,共同推动了南朝文学的发展。他也是宫体诗的发起者之一,倡导以宫廷生活为题材,以幽美华美为风格,以骈文为形式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