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禁绝确的一项 ( )

2021中考语文总复习根本演习之诗词鉴赏含谜底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流落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该当利用上扬的语调,表示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伟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墨客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本诗表达了流落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

情由:

(二)、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三)读苏轼的《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一词,然后答题。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禁绝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清洁无尘,画面清新幽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薄暮时潇潇小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安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光阴流逝、人生短暂而嗟叹。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幽美的景致,富有情趣的措辞,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6、“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7、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当代汉语描述出来。

(四)阅读唐代墨客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落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墨客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墨客对田舍生活的喜好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意?

9、“绿树村落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腕、措辞利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0、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意见意义。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述出来。

11、全诗表达了墨客若何的思想感情?

(六)诗歌欣赏。

秋词 刘禹锡           秋思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墨客的心境有何不同?

13、两首诗比较较,你更喜好哪一首?为什么?

(七)请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按哀求答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4、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

的心情。

15、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绪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剖析,禁绝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怀。

B.首句写景兼点季候,突出了杨花的俏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民气旷神怡。

C.“过五溪”解释墨客旅途之困难,也包含了墨客对朋侪的顾虑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墨客对朋侪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表示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八)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7~19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朋侪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7.两都城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腕却不同,李白的诗侧重 ,表达了对朋侪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抒发了朋侪之间的离去之苦。

18.古人论诗有云:“统统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怀。
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19.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传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述景物,渲染离去的气氛。

C.李白诗情绪表现热烈旷达,而郑谷诗情绪表现则蕴藉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间隔之远”,突出了朋侪之间的深厚情绪。

(九)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20-22题。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峭壁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俏也不争春,只把眷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0.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质,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剖析禁绝确的是(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革。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墨客武断的信念和乐不雅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质。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标致,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21.墨客奥妙地利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解释。

[答]

22.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
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涌现这种征象。

[答]

(十)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23-25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疆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3、根据你所节制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4、辛弃疾只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5、试体味“疆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6.阐明下面的词浯。
(2分)

①历历:

②乡关:

2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精确的打“√”,缺点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遐想。
( )

B.诗的五六句写前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墨客悲苦悲惨、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面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 )

28、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根本上,请简要剖析墨客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十二)赏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9-32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9.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个中“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30.本诗触景生情,表达墨客 的感情。

3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墨客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3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33-36题。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3、“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述的画面,具有若何的特点?


3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墨客若何的感情?


35.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述了一幅若何的图景?

36、.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若何的思想感情?

(十四)阅读下面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然后答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落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更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7、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墨客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墨客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传染力。

D、“僵卧”道出了垂老情状,“孤村落”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惨情景。

(十五)阅读下面《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然后答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8、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履新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墨客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样平常哭鼻子、抹眼泪。

(十六)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回籍,仍思为国为民效力,他图的是什么?请你阅读龚自珍《己亥杂诗》一诗,回答39—42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9、这首诗抒写了墨客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繁芜心情:既有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40、(1)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2)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迪?

答:

4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墨客繁芜的情绪。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墨客的
(每空限填一个词语)

4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请自选一个角度(或措辞、或诗意、或情绪、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笔墨。
(40字以内)

(十七)阅读下面古诗,按哀求回答43-44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个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剖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4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墨客若何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

(十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45—48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敷,绿杨阴里白沙堤。

45、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述了钱塘湖发达的春意。

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表示春色的景物。

C、 墨客长于把握景物特色,利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述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俏丽景致。

4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活气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


4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清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述了出来。

C.五六句墨客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俏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牢牢扣住环境和时令的特色,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述得买卖盎然。

48、白居易这首随处颂扬的春行诗,除了却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个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由于:

(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49-50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9、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墨客长于把抽象道理寓于详细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若何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51—54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雄浑,感情沉郁。

5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若何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5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日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防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巨。

5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若何的情怀?

(二十一)品读《天净沙·秋思》,然后回答55—56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55、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
小令仅 28 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域的游子的 之情,个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56、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沉沦腐化异域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悲惨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怀,但正所谓“统统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流落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二十二)欣赏下列诗歌,完成57—59题。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宅兆/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57.“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绪,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详细可感的物象。
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
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58.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情由。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情由:

59.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生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二十三)读下面的诗,完成60—64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悲惨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0、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剖析缺点的—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悲惨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墨客无限的酸楚。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墨客以“沉舟”“病树”比喻古人,表达出墨客要在古人失落败之后连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朋侪关怀的感谢,也是和朋侪共勉,表现了墨客武断的意志和乐不雅观的精神,也给朋侪以鼓舞。

61.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讲授有误的一项 ( )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落败后几次再三遭贬的前后韶光;“弃置”指被贬谪。
首联表达了墨客的无比酸楚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
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想熏染,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故人故友和人间桑沧之感。

C.颈联写墨客对未来的展望。
墨客以“沉舟”“病树”自喻,解释虽然处境困难,但仍旧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墨客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尾联不仅表现了墨客武断的意志和乐不雅观精神,也是和朋侪共勉。

62.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若何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措辞,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述了若何的一幅画面。

6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墨客若何的思想感情?

6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讴歌,你若何理解这两句诗?

(二十四)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完成第65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旁边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旁边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5.参摄影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                                      

●干系链接: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紧张的表现手腕。
“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
“比”便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便是遐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
这种艺术表现手腕是诗歌创作的紧张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意境是墨客的主不雅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述的生活图景有机领悟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取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面远景物的描写,描述出一个个幽美的意境。

(二十五)读晏殊的《浣溪沙》。
完成66-67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景象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喷鼻香径独徘徊。

66、墨客徘徊于小园喷鼻香径,精心选择了 等景物,描述了一组幽美的画面。

6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

(二十六)读下面的词,完成68-71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8.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伟大壮不雅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6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70、词的上片突出不雅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

71、对这首词赏析精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感情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措辞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怀为主,措辞格调婉约、纤柔。

(二十七)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72—73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早晚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2.诗中最能表示墨客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二十八)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74—77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落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嗟叹。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日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就寝,永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面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去世亦足!

74.阐明诗中加点词:

俄顷: 何由彻:

75.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当代汉语。

76.填空: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浸染: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宜发展

的详细 并渲染了特定的 ;二是陪衬出墨客 的心境,为下文写墨客 的伟大胸襟蓄势。

77.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遐想到哪些人物的动听业绩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二十九)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犹豫。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8、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79、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情由。

参考答案:

(一)1、D

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回答中要扣住”鸿雁传书”或“附近春节这一家人团圆的特定环境”来表述缘故原由。

(二)3、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4、如果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附近的表述即可)

(三)5、C

6、指黄鸡报晓。
代指韶光,光阴流逝。

7、略

(四)8、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算错)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腕利用、词语的精髓精辟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
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落幽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墨客对田舍生活环境的喜好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利用了对仗的手腕,“绿树”对“青山”,“村落边”对“郭外”,词性相同,相互对应,十分工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落边绿树的繁茂。
(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村落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五)10、在小雨的滋润津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了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彷佛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11、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致的喜好之情。

(六)12、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不雅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落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13、可以从写法、措辞、主旨、情绪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七)14、悲苦哀怨

15、拟人,抒发了作者对朋侪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16、B C

(八)17、直抒胸臆 借景抒怀

18、杨花落尽子规啼

19、B

(九)20、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缺点);

2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剖析详细即可。
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利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表示出墨客积极乐不雅观的精神。

22、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绪不同、反响的代价不雅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
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怀,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不雅观的,“已是峭壁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墨客乐不雅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悲惨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颂刚毅刚毅刚烈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代价:可鼻、适口、可用。
(举例时讲出个中的一点,或举出其余的作品均可)

(十) 23、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

25、既点明了时令,也为战士出征增长了肃杀的气氛。

(十一)26、①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
②故乡。

27、A.√,B×,C×,D×。

28、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墨客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十二)29、破 深

30、忧国忧民,眷恋家人

31、望 山河 草木花鸟

32、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闷一直地挠头嗟叹。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纭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蕴藉而深刻地表现了墨客忧国思家的情怀。

(十三)33、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凄凉)

3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去世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墨客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5、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36、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十四)37、D

(十五)38、D

(十六)39、卸甲归田的惆怅 连续忠心报国做事乡民的信念

40、⑴、略(言之有理即可)⑵、略(言之有理即可)

41、离愁;志愿(或“志向”)。

42、略。

(十七)43、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不雅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4、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统统的年夜志和气概。

(十八)45、D

46、开放题。
例:这两句诗作者捉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述了春的发展变革,突出了春的勃勃活气。

47、C

48、写出了早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旭日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早春的发达生气。

(十九)49、面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50、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挡,不被面前的困难吓倒。

(二十)51、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

5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53、D

54、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二十一)55、“秋思之祖” 思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6、C

(二十二)57、宅兆 海峡 家国之思

58、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情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59、 “我”的生理活动示例:妈妈,体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惦记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觉得真好!

(二十三)60、C

61、A

62、①由低沉到高昂(或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不雅观)

②(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阁下,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去世的树木前头有万万千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活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63、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韶光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64、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答出“利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二十四)65、《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
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遐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
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幽美。

(二十五)66、夕阳落花 归燕

67、两句话对仗工致,腔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绪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不哀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

(二十六)68、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佃猎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69、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利用典故,使表达委婉蕴藉

70、倾城

71、C

(二十七)72、“心远”或“悠然”(答出个中一个即可)

73、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个中一个即可)

(二十八)74、一下子;通(彻夜、通宵)

75、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

76、韶光;氛围、气氛;暗淡愁惨(凄凉、悲哀、悲惨);忧国忧民(关心公民疾苦)

77、例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公民,鞠躬尽瘁、去世而后已的动听业绩。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干系)

(二十九)7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9、 “峰峦如聚",群山彷佛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阵势,又授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彭湃澎湃彷佛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