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唐代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穷年累月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东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注释

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闲步。

塔:墓地。

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清闲锦江江畔闲步赏花,写下一组诗,此首诗便为个中之一。

赏析

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写详细的地点。
“春光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是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墨客到黄师塔前看花所见

首句点名详细地点,次句则描写出他的倦态,春暖人易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杜甫被众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其余两位墨客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异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博识,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