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妈妈,一辈子的任务,母爱总是让人冲动,也给予人强大的安全感。
无论身在何方,只要想到家中还有记挂自己的母亲,心中总是会多几分力量和信念。
从古至今,人们对付母亲的情绪,从未变过。

来日诰日便是母亲节了,我为大家精选了7首古诗词,也是古人用来描述自己和母亲之间情绪的,令人泪目!
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诗句触动到了你的内心?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游子吟》出自唐代大墨客孟郊之手,通过回顾母亲为自己缝补衣服的画面,来表达对母亲的戴德之情。

明日母亲节7首母亲古诗词令人泪目愿世界母亲健康龟龄

孟郊自幼丧父,母亲裴氏辛劳拉扯他和两个弟弟成人。
在很长一段韶光里,孟郊过着穷苦潦倒、居无定所的生活,到了50岁时,才有条件接母亲一起住。
在历经千辛万苦后,孟郊回顾起这一起的心伤,更能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无私付出和关爱。

孟郊笔下的“母亲”,是独自抚养孩子终年夜的单亲母亲,是儿子在外孤独流落时为儿子加油打气的母亲,是在灯下默默为儿子缝补衣裳再送儿子远行的母亲。

2、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这是清代墨客黄景仁写的七言绝句《别老母》,诉说的是自己和母亲分别时的繁芜情绪。
黄景仁常年在异域流落,和母亲见面的次数寥寥无几。

诗中写的是,黄景仁在一个风雪夜和母亲告别的场景,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看着即将远行的儿子,眼泪都快哭干了。
在这个悲哀的分离情境下,让黄景仁以为,母亲有自己这样一个常年在外的儿子,不如没有。

黄景仁笔下的“母亲”,是白发之年仍短缺孩子陪伴的母亲,是因顾虑异域儿子而常常堕泪的母亲,是年纪再大也要亲自送别儿子远行的母亲。

3、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这是清代女墨客倪瑞璿写的七言绝句,题为《忆母》,表达了自己离家在外思念母亲的情绪。
离家在外的倪瑞璿,总是在无人的时候想起自己的母亲,想着想着就会潸然泪下。
但让人更泪目的是末了一句,恐怕母亲思念孩子时流的泪要更多。

4、母在江之南,儿在淮之北,相逢叙梦中,牵衣喜且哭。

这首诗也叫《忆母》,作者是明代抗清名将史可法。
正是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英雄汉,由于公务在身,和母亲分隔两地,只能在梦中暗暗思念,由于能在梦中见到母亲而欢畅,也由于这是个梦而呜咽。

这两首《忆母》中的“母亲”,是孩子们心中最顾虑的亲人,是在异域流落时常常会想到落泪的人,是自己从小留恋到大的精神力量。

5、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这首诗出自元代墨客王冕之手。
母亲在家思念远行的儿子,每天靠在家门上,希望能听到有关儿子的讯息,也想着儿子在外过得是不是很辛劳,真的是“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6、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
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

这首诗题为《母子吟》,作者是宋代墨客释文珦。
孩子阔别故乡,母亲默默等待孩子归来。
墨客用“忘忧草”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痛,也有身在异域的不由自主。
由此可见,这份情绪是双向奔赴的。

上面两首诗作里的“母亲”,是孩子不在身边的母亲,这天昼夜夜惦记孩子的母亲,是被孩子常常思念的母亲。

7、高盖山头日影微,薄暮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
不见丁宁嘱早归。

唐代墨客陈去疾在离家远行前,来到了母亲的坟头告别,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名为《西上辞母坟》的七言绝句。
薄暮时分,景物苍凉,尤其让人触景生情,陈去疾想到母亲在世时常常叮嘱自己早点回家,如今再也听不到母亲的打发了,泪水就忍不住掉了下来。

陈去疾笔下的“母亲”,是纵然不在世了也时常会被孩子惦记的母亲,是被孩子思念唠叨叮嘱声的母亲,是永久活在孩子心中的母亲。

5月12日便是母亲节了,无论多忙,记得抽出韶光陪陪母亲,纵然无法见面,也可以通过电话来表达自己的戴德之情。
在这也祝福天下母亲:身体康健,福寿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