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后刘忻

最近,有些家长提到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说,他们还按照过去上学时老师教的读音来读,结果却被孩子们说读错了。

查一查教材,杜牧的《山行》,个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里的“斜”,原来读“xia”,但在语文教材里已经改成“xie”了。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个中“绿树村落边合,青山郭外斜”,里面的“斜”,原来也读“xia”,但在语文教材里也已经改成“xie”了。

贺知章的《还乡偶书》,个中“,幼年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里的“衰”,原来都cui,但在语文教材里已经改成“shuai”了。

教材中一些古诗词的读音

杜牧的《过华清池》,个中“一骑尘凡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里面的“骑”原来读“ji”,但在语文教材里已经改成“qi”了。

家长们还按照上学时的读音来念这些古诗词,显然是跟不上形势了。

那么,教诲专家们这样改到底好不好呢?我认为不好!

古诗词与当代的所谓的回车键诗词是不同的。
如“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远”,写山路的绵长,“斜”,写高而缓慢的山势。
逼真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这是古典诗词的绘画美。
七个字一行,整首诗形成整洁的一个方块,这是古典诗词的建筑美。
特殊是合辙押韵,这是古典诗词的音乐美。
合辙押韵是古典诗词的最显著的特点。
《山行》诗里的“斜(xia)”,以及“家”,“花”都在平水韵的“下平六麻”中。
把“斜”读“xie”,不但毁坏了该诗的音乐美,而且,使得该诗也不成为格律诗了。

至于“一骑尘凡妃子笑”中,把“骑”原来的读音“ji”改成“qi”,即把原作中的数量词改为动词,就更为离谱和荒诞了。

对学生要传播完全的古诗词知识。
当学生认为家长把“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读成“xia”是错了的时候,解释学生不知道“斜”字在不同的措辞环境中 ,可以有不同的读音。
显然,学生从教材上得到知识是片面的和不完全的。
既然是学习古文,古诗词,就必须理解个中的一些字、词在古代的发音和意义。
否则,还不如把古文,古诗词翻译成口语文,让学生阅读来得高兴。
还是按照古诗词原有的读音来编排教材吧,标新创新每每弄巧成拙。

现在一些文学群里,仍旧有很多人在用平水韵写诗。
毛氏的两句诗:“忽闻人间曾伏虎(hu),泪飞顿作倾盆雨(ru)”。
如果某个专家胆敢把“雨”的读音由“ru”修改为“yu”,那就要小心激进的小青年去刨他家的祖坟。
(201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