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后学 焦子栋整理
2020年7月14日
《诗》,又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有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取其整数,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中经陕西、河南,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在中国古代,礼、乐、诗三者密不可分。
《尚书》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从春秋战国一贯到两汉,“赋诗言志”成为国家使节、文人策士等普遍采取的一种措辞工具乃至是一种措辞习气。如汉代的匡衡精通《诗经》,并长于创造性地进行解读,人们评价说:“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孔子曾对《诗》进行过编定,并作为他教诲弟子的教材之一。孔子传于子夏,子夏传于曾申,曾申传于魏人李克,李克传于鲁人孟仲子,孟仲子传于根牟子,根牟子传于荀子。
荀子把《诗》传于弟子浮丘伯,浮丘伯传于鲁人申公,申公(也称申公培)所传之诗被后人称为《鲁诗》,在汉初盛行最盛,影响最大,跟申公学诗的人多达数千,他的弟子如王臧、赵绾、孔安国等人有的成为朝廷重臣,有的成为儒经博士。
荀子50岁以前曾游学燕国,在燕国将《诗》传于一些不有名的弟子,这些弟子又传于韩婴,韩婴传于淮南人贲生、蔡义等。韩婴在西汉初年曾任经学博士,所传之诗被后人称为《韩诗》。韩婴推墨客之意而作韩诗《内传》四卷、《外传》六卷,共数万言。《韩诗》中引用荀子论述有44处,清代学者汪中称《韩诗》为荀卿子之别子。
荀子在齐国稷放学宫时,曾三为祭酒,有齐国籍的弟子向他学诗,后来传于辕固生(也叫辕固)。辕固生是汉景帝时的经学博士,他所传之诗称《齐诗》。辕固生传于夏侯始昌,夏侯始昌传于后苍,后仓传于翼奉、肖望之、匡衡;匡衡传于琅邪师丹、伏理斿君、颍川满昌、君都;满昌传于九江张邯、琅邪皮容等。
荀子把《诗》传于弟子毛亨,毛亨传于赵人毛苌,后人把毛亨、毛苌所传之《诗》称为《毛诗》,分别尊称二人为大毛公、小毛公。《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引言,以先容本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引言外,另有一篇总序,称为《诗大序》,是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著。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传》作“笺”(称《郑笺》),至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毛诗后起,逐渐取代《鲁诗》、《韩诗》、《齐诗》三家地位,三家诗逐渐失落传。至唐代,《毛传》和《郑笺》成为官方承认的《诗经》注释依据,受到后世推崇。我们本日所看到的《诗经》即由毛诗流传而来。《诗经》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极其巨大,而其之以是能够流传至今日,荀子、毛亨、毛苌起到了至关主要的浸染。
荀子不仅对《诗经》的传承发挥了至关主要的浸染,而且对《书》(即《尚书》)、《礼》、《乐》、《易》、《春秋》等其他儒家文籍的传承也同样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浸染。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孔子,就没有儒家学说的创立;没有荀子,就没有儒家学说的本日。
故,汪中评价说:“盖七十子之徒既殁,汉诸儒未兴,中经战国、暴秦之乱,六艺之传赖以不绝者,荀卿也。周公作之,孔子述之,荀子传之,其揆一也。”
荀子的三十二篇中共引用《诗》句82次,手腕大致有以三种。
其一,只引不议,引中见理。
这种引用只征引诗句,格式一样平常是在诗句后边加上“此之谓也”四个字,不作论述,以引诗之是非为是非,用以强调自己的不雅观点或结论。
如《富国》篇中引用的:“诗曰:‘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此之谓也。”这里引用的是《诗经·小雅·黍苗》里的诗句,大意是:“《诗》里说,我扛起粮食装到牛车上,我套上牛、牵着它把车拉,我把粮食送交到君主指定的粮仓,见告我吧,让我回家吧!讲的便是这个道理”荀子引用这4 句诗来解释百姓以费力劳动侍奉君主。
又如《强国》篇中引用的:“诗曰:‘德輶[yóu]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这里引用的是《诗经·大雅·丞民》里的诗句,大意是:“《诗》里说,道德彷佛轻如羽毛,但很少有人能把它高高举起来。讲的便是这个道理”荀子引用这2 句诗来解释道德教化须要日积月累,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用现在的话说便是“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坚持做好事。”
再如《儒效》篇中引用:“《诗》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此之谓也。” 这里引用的是《诗经·小雅·角弓》里的诗句,大意是:“《诗》里说,那个人不善良,总是埋怨对方,居于很高的地位而不谦让,自己一定要遭殃。讲的便是这个道理”荀子引用这4 句诗来解释一味追逐名利的人没有好了局。
其二,先引后议,引议结合。
这种方法先是引用诗句,再作议论,解释所引诗句的道理,为自己的论证增加更充分的情由。
如《儒效》篇中引用的:“《诗》曰:‘平平旁边,亦是率从。’是言高下之交不相乱也。” 这里引用的是《诗经·小雅· 采菽》里的诗句。大意是:“《诗》里说,君主对待周围的人都能做到公道公正,民众就会屈服他。这是说君紧张带头做出榜样,高下关系才能理顺,尊卑位置才能确立。”
又如《王霸》篇中引用的:“《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一人之谓也。” 这里引用的是《诗经·大雅·文王有声》里的诗句,大意是:“《诗》里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全体天下没有不顺服他的。这是说赢得了民心,天下才会涌现太平盛世,背离了民心,天下就动乱不安。”
再如《大略》篇中引用:“《诗》曰:‘我言维服,勿用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chú ráo]。’言博问也。” 这里引用的是《诗经·大雅·板》里的诗句,大意是:“《诗》里说,我所讲的是当今的要紧事,不要把它当作笑话。古人说过,要想知道山里的事情,必须问那打柴的人。这是说要想搞好学习,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地向各方面的人士请教讯问。”
其三, 先议后引,议引结合。
这种方法是前辈行议理,然后再引诗句进行论证。
如《君子》篇:“天子也者,势至重,形至佚,心至愈,志无所诎[qū],形无所劳,尊无上矣。《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之谓也。”这里引用的是《诗经·小雅·北山》里的诗句。大意是:“天子权势极其重大,身体极其安逸,心境极其愉快,志向没有什么受挫折的,身体没有什么可劳累的,尊贵的地位是无以复加的了。《诗》里说:‘全体天下没有不是天子的地皮,在全部国土之内没有不是天子的臣民。’讲的便是这件事情呀。”
又如《大略》篇:“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 这里引用的是《诗经·卫风·淇奥》里的诗句。大意是:“人对付学习研究古代文献文籍,就像玉对付琢磨一样。《诗》里说:‘就像治骨磨象牙,就像雕玉磨石器。’讲的便是这个道理呀。”
再如《修身》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 这里引用的是《诗经·小雅·楚茨[cí]》里的诗。大意是:“人没有礼义就不能生存,事情没有礼义就不能办成,国家没有礼义就不得安宁。《诗》里说:‘礼仪全都合法度,谈笑就都合时务。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荀子引用《诗》句,犹如我们本日引用名言警句,既要熟知它的出处,还要结合文章实际灵巧利用。冥思苦想,难以找到得当措辞表达时,若能把一句恰当的名言警句引过来,就会进入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境界,给人一种“一矢中的”之感。名言警句用于行文中的点缀,能使文章平添几分亮丽的色彩。如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在用文天祥的业绩来论述炎黄子孙自古以来就有坚守民族气节的精良传统时,就引用了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去世,留取赤心照汗青。”因诗句极富传染力,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爱国主义感情色彩。
二、兰陵古典诗词选萃
一、荀子
《成相》篇选
曷谓贤?明君臣,上能尊主爱下民。主诚听之,天下为一,海内宾。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二、缪袭
《克官渡》
克绍官渡,由白马。僵尸流血,被原野。贼众如犬羊。
王师尚寡,沙塠傍,风飞扬。转战不利,士卒伤。
今日不胜,后何望!
土山隧道,不可当。
卒胜大捷,震冀方。屠城破邑,神武遂章。
三、鲍照
《代东武吟 》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后逐李轻车,追虏出塞垣。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来世,部曲亦罕存。时势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四、鲍令晖
褭褭临窗竹。蔼蔼垂门桐。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明志逸秋霜。
玉颜艳春红。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鸣弦惭夜月。绀黛羞东风。
五、萧衍
《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郎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喷鼻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雇主王。
六、何逊
《七夕诗》
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潢。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合喷鼻香。来欢暂巧笑。还泪已沾裳。
依稀如洛汭。倐忽似高唐。别离未得语。天河渐汤汤。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不雅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七、李白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喷鼻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人主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八、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九、李烨
《荀卿墓》
古冢萧萧鞠狐兔,路人指示荀卿墓。当时文彩凌星虹,此日荒凉卧烟雾。
卧烟雾兮愁薄暮,苍苍荆棘如云屯。野花发尽无人到,惟有蛛丝罗墓门。
《季文子祠》
竹枝挑诗到处游,东风吹上小瀛洲。花边猿鹤闲迎客,洞口烟霞不记秋。
古殿翠深松叶老,疏帘红淡夕阳收。道人不管人间事,独从溪头处水流。
十、宋之韩
《梅月篇》(效联珠体,选自《海沂诗集》)
其一
梅月芬芳晓气奢,纱窗报月到梅花。梅花爱色月为伴,明月贪花梅作家。
梅卧月明来月窟,月忻梅淡动梅华。宜人只有梅边月,觅醉月前梅正斜。
其二
寒梅独喜月华偎,月魄梅魂晓夜陪。喷鼻香影动摇梅引月,清光零乱月呼梅。
多情明月因梅白,解语梅花为月开。爱月怜梅须酒谢,慢教梅月两相猜。
其三
月得喷鼻香使女月猊,梅分皓月洁梅颜。疏梅任月来疏影,初月从梅分细弯。
梅骨清清增月倩,月光冷冷照梅寒。知心梅月永相契,月色梅芬满画栏。
其四
喷鼻香梅放艳月痕开,为月酬梅暖玉杯。梅延好友三更月,月结良朋五岭梅。
无语梅花因月解,有心明月为梅来。梅横月下年年也,几度看梅向月台。
其五
月魄初圆梅正韶,使女月皓满清宵。梅筛月影影同艳,月浸梅痕痕亦娇。
明月撩人梅解笑,寒梅嘲客月为妖。月明梅畔催诗句,欲报梅花倩月招。
其六
收梅拾月入诗囊,月下梅间我独狂。小苑梅花分月貌,幽闺月色动梅妆。
梦梅月下寻虚白,拜月梅前踏暗香。岁岁梅花好月夜,相将赋月报梅芳。
其七
梅径喷鼻香深趁月寻,月阴寂寂上梅襟。梅知沃月清魂魄,月解传梅照古今。
检点梅愁勾月恨,团圆月貌慰梅心。莲花落娥月,片片月明梅畔深。
其八
弄梅月下舞螺杯,月上梅花解赋来。对对梅风吹月老,盈盈月露饮梅媒。
疏梅织尽空明月,皓月染成淡素梅。无限幽闲梅上月,忻从月里觅梅胎。
其九
月牙向梅巧样妆,梅魂月魄满华堂。月藏梅里色难辨,梅绽月前清未央。
月浸梅花无一界,梅栖明月有同喷鼻香。满怀逸兴月梅寄,为报月光待梅芳。
其十
梅宜幽砌月宜楼,月满梅花楼欲浮。梅以月光为性命,月将梅艳作风流。
梅经霜雪月仍伴,月被云烟梅尚俦。领袖梅花明月夜,开怀明月借梅筹。
十一、邵士
《入兰陵》
兰陵古道一天晴,山色青青马首迎。美酒临觞怀李白,雄文佩笔访荀卿。
村落村落鸡犬同豳国,户户弦歌近武城。停辔不雅观风民物好,与农闲话劝春耕。
十二、宋兰华
《春宵感赋》
郁郁春深锁幽兰,剪剪微风入梦寒。纱窗难禁寻诗意,祗缘乡国遍青山。
底事庚子人怨深,红颜忧国枉操心。一室兰花千行泪,纱窗月落夜自沉。
十三、赵德懋
《到庄坞北楼》,时岳翁柩犹在堂
丛楼一望最伤心,地是人非思不禁。阶下犹余新发竹,庭中那有未亡琴。
炉烟暗枭喷鼻香常爇,素幕高张书亦阴。怅望老人今已矣,孤村落几处起清碪!
《荀子墓》
守正终遭废,兰陵恨有余。书真成一子,遇不异三闾。
片碣荒苔没,孤封蔓草墟。春秋隆墓祀,县尉意何如?
(以上两首皆选自《妙喷鼻香斋诗稿》)
十四、田兵
《春光寄母之延安来去八千里》
芦沟桥,起狼烟,儿为抗日离家园,千山万水赴延安。
嘉陵山,清凉山,延水畔上少阴郁,陕公读书学经年。
学会了,抗日战,死活苦寒全不管,齐心专心东征赴前哨。
三八年,八月天,山东纵队离延安,儿是八路一成员。
乘汽车,走延安,适逢朱总前哨还,七贤庄上听讲演。
听讲演,识敌情,陇海火车迎东风,渑池下车过河行。
过黄河,遇敌机,炸弹机枪齐打击,炸起水柱船欲立。
天佑我,无伤亡,安然渡河向东方,沿着王屋老山岗。
司令员,张经武,政委黎玉真朴素,常将座骑儿代步。
越垣曲,走阳城,深入太行山重重,一起都在敌后行。
冒风雨,赶路程,来到山西屯留境,八路总部稍歇兵。
八路军,大本营,左权将军述敌情,战士个个胆气雄。
稍歇兵,又东征,长治遇见刘伯承,年夜方历数战士功。
阳明堡,烧敌机,寒夜火光冲天起,机毁人亡鬼子泣。
东洋关,关路险,堵住鬼子难兔脱,百辆战车全烧完。
我们队,过此关,破车还陈路两边,屯子利用打刀镰。
出了关,往东看,冀鲁平原满烽烟,我们走下太行山。
平汉线,仇敌占,铁车巡逻来回穿,探照灯明几里远。
过平汉,准备战,一百七十里路艰,鸡鸣四野报安然。
迎朝晖,往前赶,南宫驻马徐向前,指挥冀鲁抗日战。
他言道,敌焰漫,至心抗日范筑先,三个儿女在延安。
辞南宫,越临清,聊城会见山东雄,三十二县守土功。
黎政委,张司令,主席亲笔送范公,范公心聆毛泽东。
酒席间,要干部,派儿跟范当秘书,从此奔驰冀鲁豫。
儿感到,任务重,儿当秘书分局定,况有主席亲笔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