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清河沟村落,是我刚参加事情不久,听中固镇宣扬委员赵文良讲的。
说清河沟子有户困难农人,镇里见他家没钱种地,就救援给了苞米种子。
没过几天,又来找镇里来要,说没吃的了就把那苞米种子又给吃了,现在没辙了,不来找镇里找谁。
老赵笑着说,从古到今都流传说,再困难也有几样东西不能吃,个中一样便是种子粮。
他说别人家日子都超越越好,只有他家超越越差,就连种子粮都敢吃的主儿,能不受穷嘛!

再次关注净水沟村落,便是读高清林师长西席的文章,说那是清代驿路上的递铺,叫净水沟铺,南接平顶堡的边门铺,北接开原老城的在城铺。
也听人们常管净水沟村落也叫净水台,当时就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叫法,从没穷究。
第三次认识净水沟村落,是瓜台子老胡要开拓瓜台子南山旅游而相请,他指着山尖南面的山沟说叫净水泉子,此前我一贯以为净水泉子便是净水沟子,也是不同称谓而已。
老胡说不是,一个在沟里,一个在沟外,一个属城郊乡,一个属中固镇,一个是高台子村落的自然屯,一个是独立的行政村落。

近年来开始关注净水沟子村落,见资料有称净水沟的,也有称净水沟子的,《开原县志》康熙本、咸丰本叫净水沟,光绪本叫净水沟子。
纵然建国前后,也有称净水沟有称净水沟子的,看来没有大的分别,只不过一个书面语文雅些,一个口头语粗鄙些而已。

然而,净水沟子除清代有净水沟铺之外,还有明代的净水沟台一称。
特殊是明代《开原图说》在《定远堡图》中就有“净水沟台”的烽火台。
从开原城南瓜台子、高台子向南,沿102线老道,就到了净水沟村落了,路旁就有一座好大的台,便是史料所说的净水沟台。
当地因其前面沙河子村落有南台,因而也称其此台为北台。

清水台不是烽火台而是路台

净水沟村落,当地也有称净水台的,便是由于古墩台而得名的。
既然净水沟也称净水台,净水沟台也称净水台,就可以统一说法,就叫净水台。
既不违背历史,又照顾现实与时俱进,也没什么不好。

刘兴晔于202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