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很多的诗词为了表现出意象的丰富,就连用名词性的短语,乃至连用名词性的词语,共同组合意象。
关于这一种类型最经典的诗词便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18个字,每两个字都是一组意象,而且每两个字都是一种名词,共同组成了九种意象,彼此之间是并列的关系。
在唐诗当中也有这样经典的诗句,10个字的唐诗诗句都是用的名词,个中所涉及到了多达十种意象。这两句是实在很有名气,但是后人在拼读的时候常常搞不清楚墨客所描写的时令。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首唐诗便是唐代墨客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写的便是是人早起赶路的场景。在这样的一首古诗当中,最引人瞩目的就一首古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字的诗句,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名词,共同构成了多达十个意象,内容之丰富,意象之丰富在古典诗词当中可谓是压倒一切。
而且更值得把稳的是,每个字在一起都共同构成一种多种组合的意象。“鸡声”、“人迹”、“板桥霜”等等都是如此,让人遐想到不同的画面。
不过很多人在读到这首古诗的时候,总去中搞不清楚是人所写的是什么时令。第二句当中的“人迹板桥霜”,还有“槲叶落山路”,隐含着时令的信息。我们一看到有落叶,总以为是秋日,实际上并非如此,墨客所描写的时令乃是早春。
清晨山间有霜雪很随意马虎理解,那么春天的清晨为何会有落叶?实际上这还须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来进行剖析。“槲”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萌芽时才落。
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得出,古典诗词当中不只是抒怀,不只是写景,还有非常深刻的地域文化知识。而这种内容的丰富性,授予了古代经典诗歌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