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对

言对即词句上的对仗,它是相对付事对而言的。
南朝•梁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说:“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难堪;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
”言对只哀求词性和词组构造相对仗,而不涉及历史与现实的某些详细事物(类似用典),只是一样平常词语的对仗。
例如杜甫的五言律诗《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词小常识15言对与事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再如毛泽东的《七律•送瘟神》之二:

红雨随心翻做浪,

平仄平平平仄仄,

青山着意化为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连五岭银锄落,

平平仄仄平平仄,

地动三河铁臂摇。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些对仗形式,都属于言对。

四、事对

即以历史典故或现实中的事实所构成的对仗,因此事对事,而不能以事对空,或以空对事,更不能以空对空。
它是相对付言对的一种对仗形式。
古人作品中,颔、颈两联大多是一联用言对,一联用事对。
请看杜甫的《蜀相》的颔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

仄平仄仄仄平仄,

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仄平平平仄平。
——言对

三顾频繁天下计,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两朝开济老臣心。

仄平平仄仄平平。
——事对

再看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千寻铁索沉江底,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片降帆出石头。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事对

人事几次伤往事,

平仄仄平平仄仄,

山形依旧枕寒流。

平平平仄仄平平。
——言对

当然,也有颔、颈两联都用事对的,例如李商隐的

《安定城楼》:

贾生年少虚垂泪,

仄平平仄平平仄,

王粲春来更远游。

平仄平平仄仄平。

永忆江湖归白发,

仄仄平平平仄仄,

欲回天地入扁舟。

仄平平仄仄平平。
——全部事对

现在的诗词作者的作品,大都以言对为主,这可能与少用或不用典故有关。
如何利用言对与事对这两种对仗形式,作者可根据须要自行安排,关键以能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宜,无须做硬性的规定与强求。

以上给大家先容的对仗,都是一样平常的对仗形式,也是我们写作中常用的对仗形式。
下节再给大家先容几种分外的对仗形式。
这几种分外的对仗形式虽然分外,但在古人诗词作品里也常常涌现,我们现在写作旧体诗词也常常能派上用场,因此也应引起我们的把稳。

古人作品中一些分外的对仗形式大多哀求不是很严,对仗不是很工致,属于宽对一类。
当然,也有对得工致的。
大家理解了这些,如果自己写作时碰着此类情形,心里也就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