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獬在做开封府知府时,因平民喻兴与妻子一起行刺一名妇女,郑獬不肯按照王安石的新方法办案,王安石对他很反感,于是把他贬到杭州做侍读学士,但到了杭州依然拒不实行青苗法,期间写下这首《好事近》来抒发自己不屈服的精神。

把酒对红梅,花小未禁风力。
何计不教零落,为青春留得。

故人莫问在天涯,尊前苦相忆,好把素喷鼻香收取,寄江南。

“把酒问红梅”,点明词人在赏梅。
梅花象征着品质的高洁,词人赏梅,实是赏其品质。
“花小未禁风力”,意思是说梅花太小,禁不起风的摧残。
正如朝廷的官员,很难经受得住政治风暴的打击。

他因否决王安石变法被贬杭州写下一首词来抒发自己不屈服的精神

接着词人便发问,“何计不教零落”,意思是有什么办法将它留在枝头呢?“为青春留得”这句写的句意朦胧,难以理解,到底是为政治空想而留存自我,还是为高洁的品质而留存自我,这些说法都行得通,读者各有各的意见。

“故人莫问在天涯”,词人对老朋友说:“你们不要打听我在那迢遥的地方落到什么田地了。
”接着词人又对这一点作出了回答:“尊前苦相忆。
”词人远在他乡,正苦苦地思念着亲朋好友。

“好把素喷鼻香收取,寄江南”,“素喷鼻香”,本指梅花的暗香,这里用以比喻高洁的品质。
末了两句明志,他见告朋友们,自己依旧保留着高洁的品质。

这首词表面来看是咏梅,怀念故人之情的,实际上因此梅自喻,见告亲友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旧保持着高洁的品质,不会向权势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