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是中国诗歌的高峰,如百花争春,意蕴深邃,韵味无穷。
仅《全唐诗》所收录,唐代墨客有二千二百多人,存诗近五万首。
一样平常的读书人可能穷其生平,也无法将全部浩繁诗作读完。
以是,学习个中精良篇章便是学童和一样平常唐诗喜好者的选择。

(一)

《唐诗三百首》编选者为清代孙洙(别号蘅塘退士,江苏无锡人),他34岁考中举人,41岁中进士,任过卢龙、大城、山东邹平三个县的知县。
他为官数任,两袖清风,做学问也不暗昧。
在他50岁和52岁时这两年里,他曾经两度主持了乡试,推掖人才;53岁这年春天,孙洙效仿《诗经》,编选《唐诗三百首》,到54岁时编辑完成。

孙洙在他《唐诗三百首》序中说,他编写这本书的初衷,是有感于当时的学堂教材《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所选的诗随意,好坏不分;文体不完备,只有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体例不一,唐和宋人的诗混编在一起。
而他编选《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启蒙读物,希望以新的选本替代《千家诗》,使之成为学童和和其他读书人得当的家塾遍及读本。

李杜诗篇万口传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和注释者

《唐诗三百首》选材的标准,是诗中“随处颂扬之作,择其尤要者”。
即把唐诗中那些受到夸奖传颂中的经典诗选入进来。
选诗以文体分类,对各种文体和风格兼收并蓄。
范围相称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上以杜甫诗为最多,有38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它是当今中小学生和唐诗爱好者打仗中国古典诗歌的入门书本。

因此,《唐诗三百首》问世以来,“风行海内,险些家有一本”,成为中国流传广泛的诗词选集。
但由于孙洙这本诗选紧张是笺注太少,读者阅读和理解有些不便。

(二)

于是,各期间涌现了不同版本的注释者。
如清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清李盘的《注释唐诗三百首》,今人金性尧注《新注唐诗三百首》等十多个版本,而个中简明可读、影响较大、盛行最广的是才女陈婉俊的《唐诗三百首补注》。

陈婉俊的补注,对每首诗都配有注释和评点。
补注内容以韶光最早的文献为依据;补注寻源溯流为主,互证也间接采取;对诗中有疑问和缺点的,都依据古本来订正;墨客的官职和籍贯,原书中注释有疏失落的,给予补充注释;诗中的古迹地名,以唐志、明志和大清一统志为依据。
对字句进行了梳理,考察精确和严谨,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桐城派学者姚莹说:“陈婉俊是南京人,是他的外孙媳妇。
她的父亲是一名不雅观察使(相称于本日的副省级干部),她小时候聪明而有聪慧,喜好学习,父亲十分喜好她,使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诲……她的补注,考察引例都很精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圣殿,享受一场诗歌的盛宴。

(本笔墨与第3、4、5张图片为原创,别的图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