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一个多小时盘山公路的峰回路转,大巴车终于停在了华顶国家森林公园门口。
穿桥入山
刚下车几分钟,急速感想熏染到山中空气的新鲜和风凉。穿过碧绿清澈、平滑如镜的水上木桥,来到山门之内。只见古木参天、笔直挺立,清新芬芳的花喷鼻香扑鼻而来;除了云锦杜鹃之外,这里奇草异木、珍禽异兽也不胜列举。唐樟、宋柏、宋藤,有被称为“永生不老药”的乌药和“救命仙草”的铁皮石斛。其余,还有大灵猫、苏门羚、云豹等珍稀野生动物,估计这些药材的品种也有几百,想想晒台真是块宝地,听说还有恐龙蛋,早在亿万年前就有了生物,八千五百年前就创造了恐龙墓葬群和至尽创造的恐龙蛋。 东晋孙绰在《游晒台山赋》中赞颂晒台山“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建木灭景於千寻,琪树残酷而垂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为积极保护,使晒台山许多的古木名花繁衍至今,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的云锦杜鹃便是个中树姿幽美、花色娇艳的名花。她象牡丹一样雍容华贵;兰花一样高雅清淡;菊花一样孤傲;梅花一样倔强;紫薇草一样的脾气。不说是国色天喷鼻香,也算得上是倾山倾云了吧!
云锦杜鹃
千条古树托杜鹃
岭上开遍
孔雀开屏
杜鹃花别号映山红、子规、红踯躅。杜鹃花科植物,云锦杜鹃梵语称娑罗,当地人将它称为娑罗树,清代晒台人齐周华在《台岳晒台山游记》中写他游华顶时记叙:“山高气寒,四季之花信常迟,帷娑罗种性最宜,故四月花开如木笔,如芍药,喷鼻香满禅林。然帷此与石梁有之,洵异种也。”其花的品种繁多,占地面积三千亩以上,成片的有三百多亩树龄都在200~1800年的历史,千年以上树龄的有五百多棵,可以和国清寺里的五百罗汉相媲美,真是美不胜收!
千年杜鹃王
羞答答的杜鹃悄悄静地开
杜鹃泣血
清初台州知府张联元这样描写云锦杜鹃:“翠岫从容出,名花次第逢。最怜红踯躅,高映碧芙蓉。琪树应同种,桃源许并。无人移上苑,空置白云封。”与仙界琪树、碧桃花比较,她虽没有进入皇家,可也只有在白云环抱中不雅观看到花之神奇,才能有一种超脱凡尘之感。只有到了华顶才算找到这天台的神髓。“春不雅观云海,夏赏山花,秋看日出,冬览雪景”。此刻已是初夏,满山的云锦杜鹃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我们沿着石级逐步上山,道旁是高大的云锦杜鹃。平凡杜鹃不过都在山野路边看到,这里的杜鹃花却与别惩罚歧,接管了高山寒气、雾气和雨水,蔚然成林。虽然“人间四月芳菲尽”,却是“华顶杜鹃始开来。”由于昨日的雨水打湿了粉色的花苞,本日看上去含泪低垂;有的花开碗口一样大小,十分盛茂;也有一花七朵到十二朵不均。总之颜色艳丽夺目,喷鼻香味随风散淡,远了望去,嫣然而在云间,一片天国花海、千树万花呀!
红白颜色和绿叶相间的气势以及她的俏丽足以让人在这人间天国转两个小时胜却人间无数……
云锦远眺
晒台山盛产云雾茶,相传东汉时葛玄居住于此,举头一看归云洞前一片绿畦,称葛仙茶圃。此时我看到的茶园真如自己是农庄茶农一样平常。于是极其渴望亲自体验一下采摘茶叶的滋味,正斟酌喝仙山上的茶水,大约也会有吸仙气而饮露水的得意之处,再在看同去的伙伴却在归云洞阁下徘徊。归云洞是悬在半壁不随意马虎爬上去的。我们只好一个人上去,其他人等他下来,再手脚并用往上爬去,瞥见只是一个很窄的石缝,勘勘够一个人坐下。很难想象,当年的葛先生长西席就在这里,对着云起云去,然后了悟茫茫大千天下的玄秘吗?
葛仙茶圃
归云洞
茶园留影
旧志记载晋代王羲之在华顶师从白云道人苦学“永”字八法,池水也为之变黑。从拜经台东北角下岭一里旁边,有一座隆起的小山,山中一个古洞,十分幽奇,历代称为“黄经洞”。因王羲之和白云师长西席在此书写《黄庭经》而得名。
永字八法碑
墨池
墨池
鹅字碑
华顶是晒台山主峰,海拨一千一百一十米。据称在归云洞前眺望,能看到八大山峰,层层围裹,形同莲花,“华”即“花”,故称华顶。对面的拜经台,原是不雅观东海日出的利益所,却是要等到天高气爽时节。转过弯处,丛林中忽然露出一角水泥亭子。原来还供着王羲之的“鹅”字,真迹早已迁入国清寺内,这是一个拓本。只是,在通往拜经台的岔路口,几位威武军人把持禁行。原来,拜经台那座山峰成了军事禁地。还有智者大师天禅的地方如今是纪念李白的太白读书堂,都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