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第五集里,有一题“划去缺点项”:

A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

B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

诗词大会考题

父母给孩子诗词启蒙很头疼快用4招培养孩子的诗词气质

精确答案:A

这道题让我和孩子大为震荡,由于在我的学习影象里,这句诗有两个版本,“闻郎江上踏歌声”和“闻郎江上唱歌声”都是对的。
那么,节目组为什么说“闻郎江上踏歌声”是缺点的呢?为了搞清原形,于是,我开启了我的探寻之旅。

01原形探寻

1. 网络查询

我在百度以及“古诗文网”中查询,搜到有“闻郎江上踏歌声”这个版本。

2.威信书本查询

我查询了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紧张由俞平伯、周汝昌、施蛰存等主编,是目前最威信的书本。
在这本书里,只有“闻郎江上唱歌声”是精确的。

《唐诗鉴赏辞典》页面

3.请教中文系研究生导师

我的中文系专业老师说,只有“闻郎江上唱歌声”是精确的。

他如此讲到:

一、这两句出自唐代大墨客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集的各个版本,以及唐宋元明清各种唐诗选本、唐诗总集等,第二句都是“闻郎江上唱歌声”,没有哪一种版本作“闻郎江上踏歌声”的。

二、有人从百度以及“古诗文网”中搜到有“闻郎江上踏歌声”这个版本,原来是受了李白《赠汪伦》中超级名句“忽闻岸上踏歌声”滋扰而背串门了,然后输入到“古诗文网”等网络上。

三、“踏歌”为汉、唐期间的风尚性歌舞,参与者手搀手以脚踏地而歌。
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奏,参加者围成圆圈或排列成行,相互牵手,边歌边舞。
“踏歌”是一定在岸边陆地上的,而刘禹锡的《竹枝词》所写的“闻郎江上唱歌声”是在“江上”,也便是在船上,当然不可能“踏歌”。
以是,刘禹锡这首诗若用“踏歌”,则诗意不通。

经由一番论证,只有“闻郎江上唱歌声”是精确的,朋友们一定要记住哦。

02孩子学诗词的好处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是个人的不雅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同等的方向变革的征象。

现在,很多家长瞥见别的小朋友学诗词,便也叫自己的孩子学诗词,如此循环,学诗词的小朋友们越来越多,在早教流派中也涌现了所谓“诗词派”。
那么,学诗词有哪些好处呢?

1.开拓智力

研究表明,诗词会对孩子的听觉器官形成良性刺激,并通过大脑产生生理效应。
反复吟诗,可使大脑皮层的愉快、抑制过程达到相对平衡,血液循环加速,体内的生化代谢更加兴旺,能增加一些有益的激素及活性物质的分泌,有益于孩子的体力和智力的发育。

2.培养“语感”

格律诗的三要素便是:平仄、押韵和对仗。

(1)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音调。
"平"指平直,"仄"指弯曲。

(2)押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末了一个字,都利用韵母相同或附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

(3)对仗,诗词中哀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

老梁梁宏达说:“背古诗对付孩子来说,比较大的用途便是培养语感”。
真恰好的诗词,一定是语音有规律地停顿并形成节奏,其声、韵按一定的规则组合形成韵律,构成回环往来来往、一唱三叹的效果,让孩子读起来琅琅上口,利于培养语感。

3.培养“美感”

西蒙奈底斯说:“诗是有声画”。

比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和王冕的题画诗《墨梅》等,都是“诗中有画”的代表。
学习古诗词犹如在画的天下中徜徉,不断地提高文化教化,熏陶孩子的美感。

“读史籍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
终年夜后,关于诗歌的影象,会造诣孩子的气质,有勇气和力量去抗击统统风浪。

03如何教孩子学诗词

在《责任教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段目标与内容”里,第一学段的干系哀求是:诵读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得到初步的情绪体验,感想熏染措辞的幽美。

都说“文以载道”、“诗言志”,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古诗词呢?

1选择大略易懂的启蒙诗

孩子(尤其是幼儿)的措辞能力和专注力有限,父母在给孩子读诗词时,要把稳选择大略易懂的诗。

(1) 看古诗字数

一样平常说来,五言的古诗比七言古诗更适宜孩子学习;绝句由于句子少,比律诗更适宜孩子学习。

当然也有个例,比如,我们熟知的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是八句律诗,为了幼儿更随意马虎学习和理解,才选取了诗的前四句降落难度。

(2)根据自身学习履历

我给孩子选诗时,多数会选择我初中以前学的古诗。
由于初中以前的古诗多是咏物诗、山水诗、田园诗,而初中往后的古诗有咏史诗、怀古诗等,内容更加抽象,包含了国家兴衰、社会变迁、情绪表达,一个孩子很难深刻理解。

以是,我给孩子选择的启蒙古诗便是:骆宾王的《咏鹅》、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既贴近生活,又大略易懂。

2“各方”借力学古诗

(1)选择有图画的古诗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影象。

父母在给孩子选择书本时,要选择有图画的,不仅更随意马虎提起孩子的阅读兴趣,还会让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
我教给孩子学习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图画上画上了黄鹤楼,每次孩子念诗词时都会看到。

有一次,2岁的孩子去邻居家串门,邻居家电视柜上摆了一张去黄鹤楼嬉戏的照片,孩子看到那张照片,脱口而出:“黄鹤楼”,我和邻居都很惊异,原来,孩子看到了诗词上的画,就记住了,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里。

(2) 丰富孩子的学习场景

小孩学诗,给他不断供应丰富的生活场景,让他自己去体会、去感悟、去理解,这是一个潜移默化且终生受益的过程。

平常在用饭时,如果孩子碗里剩下了饭粒,可以勾引孩子:“宝宝,你的碗里剩的有饭粒,这都是农人伯伯辛劳中出来的,能记起妈妈教你的《悯农》吗?和妈妈一起背好不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宝宝,赶紧把饭粒吃掉吧!

和孩子外出嬉戏,看到池塘里有大鹅,可以勾引孩子:“宝宝,你看,池塘里有一只大鹅,白白的毛,在拍浮呢,能记起妈妈教你的《咏鹅》吗?和妈妈一起背好不好?——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再比如,看到小草,可以教孩子《赋得古原草送别》;春夜下雨,可以教孩子《春夜喜雨》等。
不断丰富孩子的学习场景,让学的诗句和孩子的生活产生连接,更利于孩子的学习。

(3) 借助“耳朵”学古诗

①“扫码听音频”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很多古诗都有“扫码听音频”功能,如果一些字词父母搞不准,可以借助此功能,只须要轻轻一扫,就可以让孩子听到最纯洁的古诗发音。
既可以避免父母教错字,也可以避免爷爷奶奶说方言涌现的发音不准的情形。

②儿童教诲APP

现在在一些育儿APP里,会将古诗谱曲,将古诗伴着音乐唱出来,更利于孩子影象。
比如,我常常利用的某APP,里面有针对诗词的“诗词音乐厅”,将《咏鹅》、《早发白帝城》、《静夜思》等古诗谱曲,既有诗词又有音乐,真是一箭双雕。

(4)借助“嗓子”学古诗

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师长西席曾说:“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诲,发蒙时,老师不作任何阐明,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抑扬之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言说的神韵。

叶嘉莹也说:“从人的智能发展规律来说,多影象、多背诵的传统教诲方法是符合小孩子这个阶段发展的生理规律的。

以是,在教孩子读诗词的时候,不妨让孩子大声读出来,更能加深影象。

3父母不要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分外的生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方向性。

惯性思维影响如此大,以是,父母们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读诗,千万谢绝“惯性思维”,给孩子留下精确的“第一印象”。

很多家长想,不便是教首诗吗?这很大略啊!
可实际上,或许真的“不大略”。

(1) 父母没有学全

比如,我上小学时学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高中时才知道还有后四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随着不断学习,才知道原来它是一首送别诗,而且是一首“应制诗”,代表着“应制诗”的最高造诣。
以是,我们认为的如此大略的诗句,也有深奥的地方。

(2)古诗的改变

于谦的《石灰吟》,现在官方背法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明净在人间。

杜牧的《山行》,现在官方背法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很多古诗随着韶光的变迁,会有不同的官方定论,父母们在教孩子之前,一定要睁大眼睛,以官方最威信的教材教材为准。

4父母要有平常心

(1)不攀比

有的父母给孩子教古诗词的时候,觉得教了很多遍,孩子依然记不住,再看看隔壁家的孩子“出口成章”,就会有点焦急,乃至倾慕“别人家的孩子”。
实在,大可不必。
我以为教诲孩子自己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背唐诗要看孩子情形。
父母要有平常心,不攀比,相信孩子“天生我材必有用”,总会有用武之地。

(2)不炫耀

脱销育儿书作家尹建莉说:“诗歌就像一块精美的蛋糕,我们把它送入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喷鼻香甜,不是为了某天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也不是为将来某一天可能饿肚子而储存更多热量。

如果孩子古诗背得很好,我们在祝福孩子的同时,不要过多炫耀,以免揠苗助长,让孩子成为“仲永”。

结语:

我高中时,传授教化楼上写着苏格拉底的名言:“教诲不是贯注灌注,而是点燃火焰”。

脱销书《子》的圣埃克苏佩里说:"如果你想让人造一艘船,不要让他去网络木头,也不要发号施令,更不要分配任务,而是要引发他对海洋的渴望。
"

这两句名言殊途同归,希望父母在教孩子学诗词时,也能点燃二心坎诗词求知的火焰,或者,引发孩子对诗词之海的渴望。

我是末妈,一名中文系90后宝妈。
浓眉大眼,长发飘飘,每天分享育儿心得,为你带去满庭育儿芳,欢迎关注,我们一起在育儿路上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