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象与意象的差异:
物象是指客不雅观事物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客不雅观存在物都以各自的形态存在着。物象一旦进入诗歌,打上墨客的感情和思想的烙印。这种渗透了墨客思想感情的对客不雅观事物的印象,便是意象。
二、意象的种别:
从内容上分,意象可以分为景、物、事、人等四大类。意象常日是指自然意象,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述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
三、意象的特点
1、蕴藉性
歌德曾说:“最直露的中国诗歌,与西方的诗歌比较,也是蕴藉的。” “蕴藉”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美的主要范畴,这种美最忌直露,主见将作者情绪的表达包含在作品所创造的意象和意境之中,启示遐想,引人遥思,耐人回味。这就哀求我们在敏锐地捕捉到意象之后,借助想象,再现画面,解读物语。
2、确定性
意象的确定性是指诗歌的物象常常有固定的含义,表达墨客某种固定的情绪和志趣。而这些物象与人的情绪总有某种关联,在不同墨客的笔端,那些特定的物象都可能表达相同的情绪和内容。这就哀求我们在鉴赏时把握关联,识记意象。
把握关联 识记意象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落花流水传愁绪,
别时长亭柳依依。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3、丰富性
不同的墨客由于个人脾气和境遇的不同,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想熏染,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我”与“物”的完美结合。实在,哪怕是同一位墨客,境遇不同,对同一工具也有不同的感触。这就哀求我们在鉴赏古诗意象时须立足文本,有所甄别,切忌先入为主,生搬硬套。
立足文本 有所甄别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薄暮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香如故。
——陆 游《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峭壁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四、常见意象的紧张类型
1、象征式意象
借助详细事物,表现特定意义
菊花 因秋日开放,饮露凌霜,被授予清高、刚毅、顽强、高洁等象征意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 原《离骚》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元 稹《菊花》
宁肯梢头抱喷鼻香去世,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梅花 因冬季着花,傲雪斗霜,被授予不惧挫折、刚强傲岸、玉洁冰清、不媚世俗等象征意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喷鼻香。陈 亮《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香如故。陆 游《咏梅》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咏梅》
青松 因高大挺立,四季长青,被授予顽强、傲岸、正派、不屈等象征意义。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 桢《赠从弟》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 白《赠韦侍御黄裳》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 毅《咏青松》
夕阳 因业已垂暮,即将落山,被授予人生短暂、光阴易逝或失落意消沉等象征意义。
西风 因剧烈寒冷,摧残万物,被授予万物凋零、衰败落寞或游子思归等象征意义。
黄叶 因盛期已过,凋落在即,被授予衰败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等象征意义。
鸳鸯 因雌雄相守,双栖又宿,被授予相亲相爱、爱情甜蜜的象征意义。
鸣蝉 因餐风饮露,居年夜声远,被授予品行高洁、清高绝俗的象征意义。
冰雪 因冰清玉洁,晶莹剔透,被授予心志忠贞,品质高尚的象征意义。
牡丹 因生在名园,雍容华贵,被授予富贵荣达、浮华庸俗的象征意义。
朝露 分缘寒而生,遇暖即消,被授予人生苦短、生命易逝的象征意义。
2、物语式意象
根据景物特色,寄寓抽象意义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办法。
——张岱年《中国思维倾向》
根据景物特色,寄寓抽象意义
水:由于奔流不息,一去不回,常被用来比喻韶光流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
由于剪切不断,滔滔不绝,常被用来比喻不尽愁思。“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由于清澈通亮,深奥深厚灵动,常被用来比喻美人眼睛。“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草:可能比喻生命力强,“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可能比喻离愁别恨,“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可能比喻思念绵长,“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可能比喻荒凉衰败,“过东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可能比喻盛衰无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燕:因系迁徙候鸟,故有“羁旅流落”寓意。“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
由于秋去春来,故有“春光美好”寓意。“燕子来时新社,梨花掉队清明”
由于双宿双飞,故有“爱情甜蜜”寓意。“花开望远行……东风草堂飞燕子”
由于眷恋旧巢,故有“物是人非”寓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凡百姓家”
杜鹃:因相传系杜宇泣血而化,故有“悲惨哀伤”寓意;又因叫声似“不如归去”,故有“游子思乡”“脱俗归隐”等寓意。
鹧鸪:由于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故有“旅途艰险”“愁苦伤感”等寓意。
鸿雁:因系候鸟,故有“思乡怀远”或“羁旅情愁”等寓意;且因鸿雁传书之典,故常以代家书;又因飞得高远,故常比喻志向远大。
沙鸥:因栖息江湖间,故有“流落无定”“微小无助”“孤独寂寞”等寓意。
浮云:由于随风动飞、飘忽不定,常被用来比喻四海流落、居无定所的游子。
柳絮:由于数量浩瀚、纷飞无尽,常被用来比喻愁思绵绵。
残灯:由于独守愁人,彻夜无眠,故有孤独寂寞、凄冷愁苦的寓意。
芭蕉:由于南方有《雨打芭蕉》之丝竹乐,故有孤独凄凉、忧闷凄恻的寓意。
3、谐音式意象
谐音双关 是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民歌的传统表现办法,巧以语音作桥梁,借用甲字的形式表达乙字的语义,以此委婉蕴藉而又风趣诙谐地表达某种奇妙的感情,是其基本特色。
“柳”谐“留”音,因具有“留恋惜别”的寓意
“晴”谐“情”音,因具有“痴情痴心”的寓意
“莲”谐“怜”音,因具有“恋情爱意”的寓意
“亭”谐“停”音,因具有“惜别难舍”的寓意
“琴”谐“情”音,因具有“情意谐和”的寓意
“笛”谐“啼”音,因具有“悲戚伤感”的寓意
“丝”谐“思”音,因具有“思绪绵长”的寓意
“梅”谐“媒”音,因具有“少女怀春”的寓意
“杯”谐“悲”音,因具有“伤感惆怅”的寓意
“藕”谐“偶”音,因具有“爱情婚姻”的寓意
“杏”谐“幸”音,因具有“运途侥幸”的寓意
“芯”谐“心”音,因具有“心思情绪”的寓意
4、借代式意象
故里:故乡。“唯桑与梓,必恭敬止”。
丝竹:音乐。民间弦乐器、管乐器合称。
汗青:史乘。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竹简。
娥眉:美女。蚕蛾触须苗条而弯,喻眉。
南冠:有节操的囚徒。春秋时楚人之冠。
请缨:要求为国效力。汉将军终军请以长缨活捉南越王。
击楫:立志收复失落地报效国家。
男子:男子。髯毛和眉毛。
巾帼:妇女。原指妇女的头巾。
三尺:法律或宝剑。
轩辕:中华民族或祖国。
寸管:羊毫。
折桂:科举及第。
怀桔:爱亲孝亲。陆绩见袁术时藏桔。
怀沙:怀抱石头自沉。系屈原绝命词。
采薇:隐居不仕。
宫阙:帝王权位。
咏絮:女子有文才。用谢道韫事。
南朝旧梦:繁华往事。
关山月——曲调名,多写征戍离去之情。
梅花落——曲调名。写由梅花飘出家生凛然生寒的冷落之情。
霓裳羽衣曲——传为唐玄宗所编乐舞曲,紧张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传为南朝后主所制乐曲,为绮靡之音。
杨柳曲——即乐府曲调“杨柳枝”、“折杨柳”,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困难及离去伤悲之情。
五、赏析意象的思路
(1)找出意象;
(2)剖析意象的基本特点;
(3)剖析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产生的艺术效果。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释】翠微:青翠的山色,即青山。
取次:随便,任意。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彷佛在说:“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凡百姓家。
(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响的是一种若何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平凡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赏析 朱雀桥横跨秦淮河,为通往市内乌衣巷必经之路。桥巷相邻,且东晋时,乌衣巷为高门士族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居于此。以朱雀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且可唤起有关的历史遐想。
赏析 “野草花”给给人以荒僻之感,而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如今已经荒凉冷落。“夕阳斜”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赏析 过去栖息在王谢朱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燕子,如今栖息在平凡百姓之家。燕子历史的见证人,见证了屋子的主人的变革,见证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衰败。比拟中隐含着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答案: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响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答案:目的在于唤起读者的想象,暗写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比拟的浸染,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州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 全诗写墨客途经苏州枫桥停船过夜,借景抒怀,情景交融。秋深夜静,西天的上弦月逐渐落下,天色变得漆黑,乌鸦惊叫起来。霜华满地,寒气袭人。描写墨客在船舱里的所见所闻所感。
赏析 江边飒飒的枫林,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触发着墨客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使他不能入睡,悲惨难耐。“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存心。
赏析 寒山寺的半夜钟敲响,飞进船舱,墨客卧听疏钟时的各类难以言传的感想熏染尽在不言中。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色?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若何的思想感情?
答案景物:月落、鸟啼、霜满天、 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钟声,
特色:秋夜幽寂清冷。
答案写出羁旅者孤单寂寞、愁绪满怀的情绪。
4.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紧张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色?
(2)作者紧张利用了哪些写作手腕?表达了若何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塑造的紧张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色。
答案:紧张利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比拟(用桃李比拟以显示梅之高洁持志)的手腕;表达了坚持空想操守、不与世俗与世浮沉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