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 汉 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背诵唐诗七十二宋之问渡汉江

题解:汉江,既汉水,汉水是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期间的墨客,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唐高宗上元二(675)进士及第。

墨客大意: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创作背景:此诗听说作于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
当时宋之问媚附于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
泷州在岭南,唐时属于极为边远的地区,贬往那里的官员因不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每每不能生还。
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下了此诗。

作品赏析:“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岭外,指大庾岭外。
我被贬谪到大庾岭以南的荒蛮之地,与中原的家人断绝了书信的联系,韶光已经由了一个寒冷的冬季,又迎来了春天。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过了汉水,越是靠近家乡,心情越是惴惴不安,甚至不敢打听来人,深怕听到不好的。
这两句诗已经成为了阔别家乡的游子回抵家乡时那种激动、担心、欲问还休的繁芜心情名句,为后世所传诵。

据史料记载,宋之问的人品极低,他为了仕途顺利,极力谄媚献媚武则天及其宠臣张易之、张宗昌,成为宫廷 的御用文人。
神龙元年(705)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 武则天逊位,诛杀二张,迎立唐中宗,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
宋 之问是忘不了昔日的富贵荣华的,也受不了蛮荒之地的苦,以是第二年就悄悄从泷州贬所逃回了家乡。
途 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了这一首诗。

放弃宋之问的人品处事办法不谈,这首绝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墨客久居贬地,故乡音信断绝,靠近家门却又恍惚多疑、紧张心怯的繁芜生理。

依凡人生理, 游子在外,没有家乡的,家乡亲人们的生活、生老病去世都不知道,人们的惯性思维,总是怀着最美好的欲望,往最坏的 结果想象!
用“近”和“更”两个词把墨客这种繁芜、抵牾、担忧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读到这儿,都不禁会替墨客捏一把汗,这正是这首诗得以流传于世的艺术魄力。

注:本文素材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