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以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句、两仄韵。
格律对照例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示可平可仄):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中中中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中中?中仄平平仄。
惊起却转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中中中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中中,仄仄平平仄。
梅花为“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于风雪中绽放,因所处环境最冷,洁白花红,枝杆清瘦坚硬,是为傲骨,为最有骨气之花,象征着坚韧、高洁、不屈的精神,是诗词中常常吟诵赞颂的工具。
以“卜算子·咏梅”来描写梅花的词有三首,分别是宋代的陆游、朱淑贞和近当代的毛泽东,哪一首更高一筹呢?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薄暮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香如故。
陆游为北宋诗词达人,他生平坎坷,诗词传世9000多首,是仅次于乾隆天子40000首的第二人。
该词是咏梅的千古绝唱,以物言志,也是词人自身的写照,在渲染坎坷人生田地的悲惨之外,更抒发了身处困境而坚持自我、不屈不挠、忠贞不渝的崇高品质和信念。
整首词朴实无华,文笔细腻而意味深远,特殊是末了两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香如故”更是传颂千年的经典,被引用无数,传达出即便是身死魂灭,仍旧志气不消的情怀与抱负。
星级指数:★★★★★
《卜算子·咏梅》
宋·朱淑贞
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
吹彻小单于,苦处思重省。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朱淑贞,别名也叫朱淑真、朱淑珍,相传其为朱文公朱熹的侄女,通音律、善诗词,素有才女之称,其才名在宋时女词人中仅居李清照之后,可惜的是在她去世后,她的父母将她写的文稿都烧了,只有部分劫后余篇。
朱淑贞的婚姻并不美满,她的词作也因此大多有着压抑哀愁的基调,此首咏梅同样表现得非常明显。个中一句“浅水横疏影”应是脱胎于林逋在《山园小梅》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
清冷的梅花让朱淑贞仿佛遇见了惺惺相惜的心腹,通篇尽是幽怨伤感的感情徘徊不止,也寄托了对自己初恋情人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思念。
星级指数:★★★☆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峭壁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伟人生平,不仅政治、军事方面建树无数,在书法、诗词等文学方面同样有着极高的造诣。他的词风豪迈旷达、大气磅礴,一首《沁园春·雪》震烁古今,无人出其旁边。纵然写小景也难掩其胸有山河的气势,此《卜算子·咏梅》便是其一。
相对付陆游写梅时的孤独落寞和略显悲观的意味,毛泽东的梅却是豪情万丈,充满了革命的乐不雅观主义精神,塑造了一个在冰雪中凌寒怒放的坚韧形象,表示了梅花不畏艰辛、唾弃统统困难的傲然姿态,也传达出无论身在何种田地,都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必胜信念。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表示了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待山花烂漫、山河残酷,胜利到来时,她却默默的藏身在万花丛中悄悄微笑,展现了博大的肚量胸襟和空想。
星级指数:★★★★★
朱淑贞的咏梅只能说是正常发挥,在其余两首面前险些没有什么存在感,既没有主席的豪放大气,也短缺陆游的哲理,意境方面,也说不上有多出彩,于是只能排在最末了。
主席的梅胜在整体气势,而陆游的梅精良在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香如故”此一句,两者风格不同,实在难以挑出高低来,该当是处于伯仲之间,都是咏梅的经典之作。
三首咏梅,你更喜好哪一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