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开学,杭州信达外国语学校七年级13班的家长们在钉钉群里收到了一条特殊的自我介绍。
张云的自我介绍 受访者供图
自我介绍来自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张云,“我很喜好古文,希望用这样的办法,让家长和孩子们面前一亮”。
两百余字古文先容,用了不少心思
短短两百余字的自我介绍,张云花了半个小时写就,里面藏着不少巧思。
一开始,她点出立秋这一韶光点。
立秋刚至。《管子》云“秋者,万物收”,《说文》解“秋,禾谷熟也”。立秋者,阳收阴长,万物遂阳气下沉乃由茂而熟。令郎、令爱发展之期,亦如立秋后之节气貌。
“立秋时,自然万物发达成长,逐渐走向成熟。而刚升入月朔的孩子们,正要从天真懵懂逐渐走向成熟。”张云老师说,中国古典文学,离不开“赋”“比”“兴”三种表现手腕,以是自我介绍一开始,她就用类比的办法点出孩子们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并以此为发轫,引出后文。
接下来几段,则表明了自己作为班主任、语文老师的态度。
“初中三载,由我等信达诸师伴其由茂至熟,窃窃然而幸,惴惴然而慎。我等无仲尼之博学,启颜回陋巷贤气者也;无周同之神力,助岳飞霹雳弦惊者也,亦无黄石之素书,襄张良运筹帷幄者也。
然我等必视如己出,倾囊相授。”
张云老师已经教语文三十多年了,她以为现在的孩子,早已不是“等着老师教知识”,他们拥有许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乃至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储备,比老师还要丰富。
于是,她用颜回、岳飞、张良三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我希望用一种比较谦善的姿态,见告家长和同学们:作为老师,我并非全能全知,只希望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倾囊相授,成为孩子发展道路上的陪伴者”。
张云正在家访 受访者供图
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有一段话,描述了当时他向前辈师长请教时的环境:余立侍旁边,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大致的意思是:自己陪侍在师长旁边,提出疑难,讯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严密,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师长高兴时,就又请教。作为学生,宋濂在师长面前谨小慎微,当心翼翼。
而张云并不想做宋濂笔下那种严厉又高高在上的老师,遂改写成:力伴旁边,释疑解惑,俯身爱慕以教;遇其迟疑,色愈和,声愈柔,必逐一具言以答。
“教书这么多年,我一贯不以为老师和学生是一种远间隔的,乃至对立的关系。现在这个时期,老师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形成一个共同的学习体,老师可以是学习的设计者、辅导者。”
希望孩子们爱上古文,用上古文
张老师先容,学校一贯有老师给新生写信的传统,这段话不仅是自我介绍也是一封小小的信件。“每个孩子踏入一所新的学校,一定带着十分的期待,我也希望用这样的办法,让家长和孩子们面前一亮,第一韶光得到他们切实其实定”。
这篇自我介绍,也得到了七年级13班家长们的点赞。
家长们的反馈 受访者供图
作为语文老师,张云十分喜好古典文学。她曾经用许多诗词,记录放学生的点点滴滴。如军训时,她写“日炙风收气固凝,新生军训磨才能。汗多作雨衣无洁,肤黑如铅神不崩。”晚读时,她写:“暮色合灯室赴,开卷览书文趣。户外土蛰鸣,窗内坐勤学孺。批注,批注,留下数言心悟。”
张云用诗词记录放工级里的点滴 受访者供图
她希望用这样的办法,唤起学生对精良传统文化的兴趣,“面对文言文,去传承、去研究。考试测验着用文言文去记录生活,也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
那天,信达教诲集团视频号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内容很大略,镜头随着一位老师来回打转,听老师叫出班上一个又一个学生的名字。这位老师便是张云,她用半天韶光,就记下了全班同学的名字。许多毕业生、家长纷纭在评论区点赞。
今年新入学的七年级13班里,还有一对双胞胎 受访者供图
视频下的评论 截图自傲达教诲集团视频号
张云说,自己快到退休年纪了,这可能是自己末了届从月朔到初三完全带的学生,但想给学生最诚挚、美好陪伴的至心,一贯未曾变过,正如她在自我介绍中所说:视如己出,倾囊相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