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诗的帝国,存世的诗词约有五万余首。
飘洒于漫漫旅途,徜徉于茫茫江海,夜雨饱含着作者浓浓的乡愁和相思之苦,以下这三首无疑是最有名的"夜雨"诗。

在写夜雨的一百多首唐诗中, 占绝大多数的是抒发相思离去之苦, 排解寂寞孤独之情的作品。
墨客每每通过一种哀怨凄清的意境来展现自己的精神境界。
个中以晚唐墨客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写下的《夜雨寄北》一首最为有名。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唐诗中三场最著名的夜雨哪一场你最喜好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据称此时作者"滞迹巴山, 又当夜雨, 却思同窗夜语, 将此夜之愁细诉, 更觉愁绪缠绵, 倍为诚挚。
"(黄叔灿《唐诗笺注》) 其怅惘之绪虽不及一字, 但感喟之情却跃然纸上。
一个远在他乡的游子, 本已乡情满怀, 愁思百结, 偏遇潇潇夜雨, 将这种离愁别绪无限地拉长。
此后, "巴山夜雨"便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 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才子墨客。

唐诗中的夜雨除了用来表现一种悲惨、惨淡、压抑的情绪之外, 有时墨客也会反其义而用之, 表达一种闲适的心境, 杜甫笔下"知时节"的好雨,也展现出夜雨别具一格的风采。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饱经战乱,饱经流落的杜甫几经辗转,终于来到蜀地,过上一段相对安定的生活。
浣花溪畔,他下地垦植,上野拾柴,与农夫为伴,与农夫为友,以是他深深理解农夫对春雨的感情。
不同于朱佩弦、韩昌黎和志南对春雨的"爱",杜甫对春雨的"喜"是劳动人民最真实地想法,它关乎劳动人民的饭碗,它关乎劳动人民的收成,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末了一首便是中国人自小就会背、也终生不忘的唐诗《春晓》。
这首诗是唐代墨客孟浩然的作品,是墨客从前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诗笺注》:诗到自然,无迹可寻。
"花落"句含几许惜春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落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以是诗味醇永。
墨客要表现他喜好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弯曲。

夜雨是一种自然征象, 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意象,夜雨中飘洒着的是离去相思、忧闷失落路、出息未卜的哀伤和世事多舛的感慨,成为一种独特的符号和象征。
这种意象模式和风格特色对后来的诗歌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个中传达的不仅是作者的一种时期感情, 更是千载之下所有知识分子的一种民族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