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诗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师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协力不齐,犹豫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帝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萬姓以去世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平生易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县)人。
生于公元155年(汉桓帝永寿元年),卒于公元220年(汉献帝建安25年)。
年二十举孝廉,征拜为议郎。
以参加弹压黄巾叛逆,迁为济南相。
后起兵讨董卓,迎献帝(刘协)迁都许昌,复击灭袁术、袁绍,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位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每每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响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写个人伟大的抱负,情绪深奥深厚,格调苍凉悲壮。
有《魏武帝集》。

《蒿里行》本来是古代执绋时用的挽歌,曹操此作因此古题写时势,阐述东汉末年终东州郡将领讨伐董卓时的互争权利,以及公民在战乱中遭到的严重灾害。

古典诗词不雅赏丨曹操诗蒿里行

首句“关东有义士,兴师讨群凶。
”关东,指函谷关以东。
义士,指关东州郡讨伐董卓的诸将领。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
群凶,指董卓及其爪牙。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句,初,最先。
期,希望。
盟津,即孟津(今河南省孟县南),相传为周武王伐纣时与诸侯会盟之地。
这里用此指本来期望群雄能够同心会合。
乃心,其心,他们的心。
咸阳,秦的都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
这里指董卓所掌握的长安一带。
初平元年仲春汉献帝被董卓威逼迁都长安。
此二句是说,本来期望会合群雄,像周武王伐纣那样弔民讨伐;初心是要直捣洛阳,象刘邦、项羽的攻入咸阳。

“军协力不齐,犹豫而雁行”句,犹豫,徘徊,迟疑不进之状。
雁行,指军队排列前行,如飞雁的行列。
犹豫而雁行,意思是说军队相次排列,徘徊不雅观望,不肯提高。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句,嗣还,其后不久。
还,读为“旋”。
自相戕,自相残杀。
当时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戕,杀害。

“淮南帝称号,刻玺于北方”句,意为董卓被杀后,袁绍和异母弟袁术闹分裂,袁术据有淮南(淮河下贱南部以至长江以北地方),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自主为天子。
刻玺句,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立刘虞为天子,为之刻印。
玺,天子所用的印。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去世亡”句,铠甲,保护身体的战服。
金属制的为铠,皮制的为甲。
将士们的铠甲内都生了虱子,上万的百姓都因而去世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句,极写战役的残酷,沙场的荒凉。

“平生易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句,意为战役后,百人中能活下来的只有一人,想起来是多么地让人柔肠寸断,战役是多么残酷啊!

曹操在《蒿里行》诗中便是这样真实地讲述东汉末年终东州郡将领讨伐董卓时相互争权夺利,以及公民在战乱中遭到的严重灾害,深刻地反响了当时社会的动乱,表现了墨客对社会现实的深奥深厚思考。
情绪深奥深厚,情调苍凉悲壮,具有较强的艺术传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