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

【唐代】元稹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

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立冬节气赏析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

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译文

霜降时节寒风瑟瑟吹向人们,薄冰之上,清澈的水漫过。

玉轮的瘦影涌现了,大雁带着残留的几行身影排成行往南赶。

庄稼网络储藏完毕,皮裘加工制作后非常耐看。

野鸡们纷纭钻进水林中不见了,仿佛一下子都化为了‘’大蛤‘’。

注释

霜降:秋季的末了一个节气。

轻冰:意为薄冰。

渌水:清澈的水。

蟾:蟾蜍。

纤影:为瘦影。

田种:田地,指庄稼。

收藏:网络保藏、保存的意思。

了:完毕;结束。

衣裘:泛指皮裘或衣服。

制造:制作,将原材料加工成器物。

野鸡:是动物学上雉鸡类动物的俗称。

投水:跳入水中自尽。

蜃:中国神话传说的一种海怪,形似大牡蛎。
雉入海化为蜃。

赏析

这是唐代大墨客元稹的一首立冬诗。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11月7-8日之间。

立冬,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冬天时令,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收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令。

立冬在古代民间是“四季八节”之一,在古代我国一些地方会在立冬举行敬拜、饮宴等活动。

在立冬这一天,墨客真切感想熏染到了阵阵寒意,通过天地万物的变革,将立冬的景象特色生动地呈现出来。

首联,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
是说,霜降时节寒风瑟瑟吹向人们,在薄冰之上,清澈的水轻轻漫过。

这一联是说立冬三候之第一候,即水始冰。

“轻冰”二字,即点出“水始冰”的征象。

一个“寒”字,点出了立冬景象变冷的情形。

此时,正式告别三秋,告别霜降,向寒冷的冬天迈进。

颔联,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是说,玉轮的瘦影涌现了,大雁带着残留的几行身影南归了。

这一联写出了立冬玉轮由于冷,仿佛变瘦一样平常,变得非常纤细俏丽。
大雁由于大多南归,只有少数的还没有南归,正加紧排成行往南赶。

颈联,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
是说,庄稼网络储藏完毕,皮裘加工制作后非常耐看。

这一句是讲立冬时节,人们忙着收结果实,置办入冬的衣裳。

此时,之以是要忙着网络储藏庄稼,正是由于天寒地冻。
地始冻,也是立冬三候之一。

颈联与颔联,对仗皆非常工稳,通过玉轮,大雁,田种,衣裘等一组名词,勾勒出初冬萧疏的景况。

尾联,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是说,野鸡们纷纭钻进水林中不见了,仿佛一下子都化为了‘’大蛤‘’。

这一联,说的是立冬三候之一——雉入大水为蜃。

此时,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以是,古人认为雉鸡一到立冬后就会变成“大蛤”。

进入冬天,要把稳闭藏,要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如果这一年有什么志向没有完成的话,也就算了,暂时不去想它。
等到来年春天再去努力实现它。
此时,身体唯一要做的便是“去寒就温”,统统病大多由于受凉引起,要做好保暖事情。

愿这个立冬日,你我都有暖阳相伴,有人疼爱,有好看的衣服入冬,永无烦苦处,每天好心情。

作者简介:严勇,文学硕士,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
现任泰州副刊编辑,《稻河》编辑。
已出版散文集《读书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随笔集《风采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