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梅今暂作干城,
年夜将威严细柳营,
一扫寇氛从此靖,
还期教养遂民生。
杨嗣昌(1588~1641年),明末大臣、墨客。字文弱,号字微,湖南武陵县碴口坡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崇祯十年任兵部尚书,用\"大众四正六隅\"大众、\公众十面之网\公众之策弹压农人叛逆师,荐熊文灿总理六省军务。后因熊文灿失落职,亲自出京督师,被张献忠以走致敌战术管束,疲于奔命。
杨嗣昌
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二十五日,天子决定派杨嗣昌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督师湖广,玄月初六日,天子在平台设宴饯行,“手觞三爵”,并赐诗一章:“盐梅今暂作干城,年夜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盐梅”源于《尚书》,喻指为国效力的宰相,也便是杨嗣昌;“细柳营”借用汉时周亚夫的典故,比喻军纪严明。天子预祝这位年夜将马到成功,表达了对杨嗣昌的倚重心情。杨嗣昌感激涕泣,决心去世力效忠。
杨嗣昌进士出身的主见是“攘外必先安内”,要抗击满清,必须先平定张献忠、李自成的农人叛逆。杨嗣昌举荐的熊文灿剿匪失落败,导致朝野劾疏纷纭,杨嗣昌屡次上书请罪。崇祯开始的时候命他去职但视事如旧,后来干脆官复原职。杨嗣昌对天子的分外报酬坐立不安,请命,愿代熊文灿督师。临行向天子提出多少哀求,崇祯全部答应,并赐尚方剑。崇祯还特殊关照杨嗣昌,不须要立下任何关于平寇期限的军令状。
崇祯手迹
两日后,杨嗣昌入宫向天子辞行,崇祯亲自为他斟酒,并命旁边代其向杨嗣昌敬酒。酒过三巡,崇祯写了那首“盐梅今暂作干城”的诗送给了杨嗣昌,当时满朝大臣妒忌极了。如此厚宠,杨嗣昌真的只能以身死来报答君恩了。
崇祯十二年(1639)玄月二十九日,杨嗣昌抵达襄阳,次年仲春,在四川太平县(今万源县)玛瑙山大败张献忠,然而自玛瑙山大捷往后,他再也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明知狂澜既倒,却要硬着头皮强挽;天子寄予厚望,诸将却不听调遣,崇祯十三年(1640)年底,心力交瘁的杨嗣昌终于一病不起。
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十九日,李自成溘然攻陷洛阳,处去世当朝皇叔福王朱常洵。仲春初五日,张献忠攻占督师衙门所在地襄阳,杀去世襄王朱翊铭。两座名城失守,两个藩王被被杀,对杨嗣昌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崇祯十四年(1641)三月月朔日,杨嗣昌病去世(一说仰药)于沙市徐家园,终年五十四岁。(头条号/张传奇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