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风吹都似此,将军一去谁怜。

画图曾见绿阴圆。

旧时遗镞地,今日种瓜田。

系马南枝犹在否,萧萧欲下长川。

纳兰性德临江仙卢龙大年夜树

九秋黄叶五更烟。

只应摇落尽,不必问当年。

卢龙,清直隶有卢龙县,在山海关西南。
但词中之卢龙未必为实指,自唐代以来,卢龙多为诗歌套语,代指北部边塞。
《饮水词笺校》以为“是阕为康熙二十一年秋赴梭龙途中作,所咏‘将军’当为明清易代之际人物”。
此词当为塞上怀古之作,其本事并不确知。

将军一去谁怜:暗用“大树将军”之典,据《后汉书·冯异传》记载,冯异将军为人谦退,年逢诸将并坐论功,自己总是独坐于大树之下,故而军中称之为大树将军。

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南枝作为诗歌套语,有怀乡之意。
如刘长卿《送从弟贬袁州》(一作皇甫冉诗,题作《送从弟豫贬远州》):“何事成迁客,思归不见乡。
游吴经万里,吊屈向三湘。
水与荆巫接,山通鄢郢长。
名羞黄绶系,身是白眉郎。
独结南枝恨,应思北雁行。
忧来沽楚酒,老鬓莫凝霜。

九秋:深秋。
徐坚《初学记》引梁元帝《纂要》:秋曰白藏(气白而收藏万物),亦日收成(万物成而收敛),亦曰三秋、九秋、素秋、素商、高商。
谢灵运《善哉行》:“三春懊敷,九秋萧索。

摇落:调残。
《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朱彝尊《生查子》有“摇落正逢秋,又是伤离去”。

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一年秋,是时,纳兰正在前往梭龙的途中,看到卢龙大树,有感而赋。
它并非是纯挚的咏物之作,而是寄托遥深,借对大树的描摹刻画,抒发了吊古伤今、感时伤事之情。

一棵树,总是用从容和淡定面对着悠悠的岁月,它立于道旁,见证了争战与和平,见惯了自然的循环和人间的变迁。
《世说新语》中有记载说,东晋大将桓温在途经金城时,“见前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已十围。
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抒发了人生短暂之悲。

早在宋玉的时期,墨客便在《九辩》中抒发了“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感慨。
人们于树的兴废间,看到的是自然的循环、家国的命运和美人英雄的垂暮。

如果在这绿影婆娑的疏枝密叶之间,掸落了树被授予的沉重意义,“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于花的美艳易逝之外,树木依旧不乏自身的悠远韵味。
及至当代,女墨客林徽因在《人间四月天》中,依旧歌咏着春树那“新鲜初放芽的绿”。

春天,几抹鹅黄初上枝头,把春神东君的通报人间;夏天,遮天蔽日的成片树木把烈日挡在表面,给人们带来凉阴;秋日,草木调落,萧瑟的枝叶舞在秋风中;冬天,寒冷的冰雪覆在枯枝之上,宛若玉树琼花。
一年四季,树木都有着不同的姿态,行走在道旁,不要忘了,停下脚步细细体味。

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