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评论辩论着玄宗轶事。

第三个问题:要想孩子们随意马虎记住理解作者写这首古诗文的思路。

寥落古行宫(点明主题解释行宫多么的悲惨,寂寞冷落),

唐诗三百首剖析丨行宫唐代元稹若何背诵全文

宫花寂寞红(用植物也便是花解释行宫的悲惨)。

白头宫女在(用人物解释行宫的悲惨),

闲坐说玄宗(用人的行为解释行宫的悲惨)。

第四个问题:个别词或者字不知道用现在的话怎么说。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寥(liáo)落:寂寞冷落。

行宫:天子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天子行宫上阳宫。

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说:评论辩论。

玄宗:指唐玄宗。

通过上边的四个问题,基本办理孩子如何诵读这首古诗文了。
孩子们的影象力是很强的,让孩子先读十遍(读不是背),大多数孩子能够背诵,背的不熟,再让孩子们读九遍,依次循环反复诵读,基本能够达到熟背。

为了拓宽知识面,下面的知识有韶光的家长朋友们可以讲给孩子们听。

一、作者: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从前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众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一、创作背景:

元稹生活在中唐年代,正值唐朝经历过安史之乱不久,国力衰退。
该诗便是以小见大地点明了唐朝衰败的主要缘故原由。

二、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墨客深奥深厚的盛衰之感。

墨客先写环境。
首句中“寥落”已点出行宫的空虚冷落,又着一“古”字,更显其破旧之象。
这样的环境本身就暗示着昔盛今衰的变迁。
而后以“宫花寂寞红”续接,此处可见运思严密。
娇艳红花与古旧行宫相映衬,更见行宫“寥落”,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
两句景语,令民气无旁骛,只有沉沉的感伤。

后两句由景及人,写宫女,“白头”与第二句中的红花相映衬。
宫中花开如旧,而当年花容月貌的宫女已变成了白发老妇。
物是人非,此间包含着多少哀怨、多少悲惨便不言而喻了。
末句“闲”字与上文“寂寞”相照料,写出宫女们长年受冷落的孤寂与无奈。
过去她们的一颦一笑、艳服丽服只为媚谄君王,而今再无缘见龙颜,她们还能做什么呢? 只能无聊地“闲”在冷宫。
而这些宫女们所谈的仍旧是玄宗盛世。
这一方面表现了她们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另方面也证明了如今无可言说的空虚。
比较之下,那种深奥深厚的盛衰之感加倍光鲜突出而详细了。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期历史的见证人。
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乱后,玄宗被迫逊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屁滚尿流,日益走向下坡路。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敷。
渔阳鼙煽惑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原由,其讽刺与戳穿是十分深刻的。
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纳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范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
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的少女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期盛衰迁移的痕迹。
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便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
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墨客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清闲实则深奥深厚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二十个字,地点、韶光、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
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这些俏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中,成日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散,红颜干瘪,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岂堪重新回顾!
然而,她们被幽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期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
“寥落”、“寂寞”、“闲坐”,既描述当时的情景,也反响墨客的方向。
悲惨的出生,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述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思想。
这首诗正是利用以少总多的表现手腕,语少意足,有无穷味。

另一个表现手腕因此乐景写哀情。
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生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抵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也利用了这一手腕。
诗所要表现的是悲惨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述红艳的宫花。
红花一样平常是表现热闹场面,陪衬欢快感情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主要的反衬浸染: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感情。
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浸染。
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抵牾,来突出中央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因此乐写哀。
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抵牾,而元稹《行宫》则因此乐景作比较蕴藉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这首绝句措辞平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蕴藉,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
王建的《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都是长达千字旁边的宏篇巨制,详尽地描述了唐玄宗时期治乱兴衰的历史过程,感叹兴亡。
总结教训,内容广博而深刻。
元稹这首小诗统共不过二十个字,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与这些长篇巨作比美,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