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麻编织草鞋,
怎能履雪踏霜?
纤弱嶙峋细手,
如何缝得衣裳?
衲好腰身衣领,
美人穿在身上。
雍容华贵美人,
安然侧向左方,
象牙簪子闪光。
人美心却不善,
留下讥刺诗行。
《葛屦》——为他人作嫁衣裳!
魏风是山西运城一带的歌谣。我翻着舆图册,对那片西、南两侧均有黄河奔涌的地皮无限神往。这里又称为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紧张发源地之一,是中原文明的摇篮,上古尧舜禹时期的都城都在河东。可这块地皮上的歌谣为什么那么苦涩、凝重呢?是什么缘故原由让这里产生了《伐檀》《硕鼠》这样的诗篇?
《葛屦》拉开了凝重的大幕。
控诉,虽然大概称不上血泪控诉,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愤怒。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冬天穿着草鞋费力劳作,即便累得双手颤动也不能停滞缝制衣裳。
俏丽的衣裳把“年夜大好人”装扮起来了,但“年夜大好人”却实在没有一副好的心肠。
为了生存只能无奈地接管命运的安排,但是心中的愤懑却忍不住要大声地讲出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这一声叫嚣弥足宝贵。
而《葛屦》作为《诗经》中唯一一篇描写女工生活的诗,也同样弥足宝贵。
唐代墨客秦韬玉有一首《贫女》:
蓬荜未识绮罗喷鼻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骚高格调,共怜时世俭装扮。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想,诗歌的精神气质也正源自这首《葛屦》吧。
壹点号一起迤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运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