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迈的代表作是《阿房宫赋》,虽是篇骈文,却是有理有据,势如破竹;绮丽的有《寄扬州韩绰判官》,个中那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美男何处教吹箫”,可谓妙不可言;而小清新则有《清明》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可谓惊艳众人。这样的多变也让李商隐佩服不已,俨然成了小杜的头号粉丝,他曾在《杜司勋》称对方:“人间惟有杜司勋。”
本期就要大家分享一首杜牧的诗作,诗名《长安夜月》。这是一首高水平的咏月诗,全诗无一月字却句句不离月,读完不得不感叹:小杜名不虚传。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长安夜月》
唐.杜牧
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
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
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独占长门里,蛾眉对晓晴。
这是一首很高明的五言律诗,咏的是长安的一个寂静之夜。诗的首联,以“寒光“借代月色已是清冷,再加上后面的”静夜“二字则更显得孤寂。但第二句墨客却笔锋一转,不按套路写悲惨之景,而是写月光照在繁华的长安城,城里的辉煌灯火与寒光相得益彰。而个中镶嵌的”垂“字和”满“字,更是令开篇充满质感。
三、四两句同样是大手笔,在这两句中墨客似刻意避免用“月“字,而是用”明“来替代,实在是颇故意思的。明月高悬于天空,任谁都带不走,但它又是公正的,它将月光洒满人间的每一个角落。诗坛有不少咏月经典,但唯有杜牧此诗点出了月光均照的特性,颇有新意。
五、六两句写月影下的两个细节。月色中,古老的槐树疏影稀疏,月宫中的仙桂也在秋风中沙沙作响。这两句与后来北宋墨客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薄暮“比较,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杜牧此诗不写暗香,而写秋声,这就在前句的视觉描写中,再加上了听觉的触动,令人回味无穷。
诗写到此,一贯是在咏月,却并没有落到抒怀处,直到末了一句镜头移向长门里,全诗的真意才显现出来。“长门“是汉代皇后陈阿娇的典故,当时她失落了帝心,昼夜独守悲痛欲绝,后来司马相如所还专门为她写了篇《长门赋》。结合前几句中的”谁家无此明“来理解,代表相思的玉轮唱进了汉宫,也照在了长安城的千家万户中,以是相思的不但有陈阿娇,还有长安城的无数相思女。在这里我们彷佛找到了李白《子夜吴歌》的影子,李白当时写诗是为了抒写丈夫赴边塞后,长安妻子们的相思,杜牧此诗也正是此意。
纵不雅观全诗,虽无一个月字却句句有月,哪怕末了一句,“蛾眉对晓晴“看似无月,实在写的正是相思妇人对着月色守到天明之景。在小杜平生数百首诗作中,这首诗算不得多高明,但却是其诗技入化境的表示,大家喜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