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乐七首·其六 / 闲居

唐代: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及注释

佚名

王维田园乐其六

译文

赤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

花瓣凋落家中的幼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散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注释

1、宿雨:昨夜下的雨。

2、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3、家童:童仆。

4、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墨客自己。

5、犹眠:还在就寝。

赏析

佚名

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与孟浩然的五绝《春晓》相似。
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
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
这并不即是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外细描述,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
王维此诗可完备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详细光鲜的设色和细节描绘。
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色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样平常地提到花、鸟更详细,更随意马虎唤起直不雅观印象。
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
在勾勒景物根本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利用,使景物光鲜怡目。
读者面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
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光荣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喷鼻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经由层层渲染、细致描述,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比较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
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
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
王诗恰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
由于有“宿雨”,以是有“花落”。
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
未扫非不扫,乃是由于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
无人干涉干与满地落花的情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
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
“未扫”二字故意无意得之,绝不着力,浑然无迹。
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甜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着迷图画。
但与孟诗又有奇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实在人已醒了,以是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
此诗末了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
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住所与心境越见宁静,以是其意境主在“静”字上。
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
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悲观的一壁,然而,王维诗难能名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
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觉得仍是清新明朗的美。
唐诗故意境浑成的特点,但详细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如孟诗《春晓》便是;另一种偏于境,如此诗便是。
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
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
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
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向,有行云流水之妙。
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
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
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浸染;“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迁移转变诗意的浸染。
“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不雅观景物染上主不雅观色彩,十分生动。
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结,浑成一体。
“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干系,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
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
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百里挑一了。

创作背景

佚名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以是一题作“辋川六言”,此诗是个中一首。
此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
王维后期的诗,紧张写隐居终南山、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
《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从前就信奉佛教,贬官济州时已经有了隐居思想的抽芽。
再加上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革,他逐渐以为仕途生活压抑、阴郁,空想也随之破灭。
在严厉的现实面前,他既不同意与世浮沉,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只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没有受到伤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二心坎的抵牾和苦闷却越来越深了。
王维是个正派而又懦弱、再加上长期接管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他的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
于是,后期的王维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乃至对付他个人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安史之乱,在他的诗歌里面也险些没有什么积极的反响。
他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
最初隐居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清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念佛,“退朝之后,焚喷鼻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这首诗便是作于王维隐居辋川蓝田期间。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墨客,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不雅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墨客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主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字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