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纵诗才的毛泽东生平当中写过大量的浪漫主义诗篇,个中有六首诗词是写给女性的。

第一首是《虞美人·枕上》,是1921年写给夫人杨开慧的。

杨开慧1901年生,湖南长沙人,1920年冬,同毛泽东在长沙结婚。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卖力机要兼交通联结事情。
1930年1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1921年夏,毛泽东告别新婚不久的夫人杨开慧,与何叔衡悄然登船,东下上海,去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途中,夜间无法入睡,思念远方的爱人,写下了这首词。
词曰: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解,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盘点毛泽东写给女性的六首诗词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词最早揭橥于1994年12月26日《公民日报》。

第二首是《贺新郎·别友》,写于1923年,也是写给夫人杨开慧的。

 1923年冬,在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心实行委员的毛泽东受党委派,离长沙赴沪转穗,去参加国民党一大。
辞别夫人兼战友杨开慧时,他写下了这首词。
词曰: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心腹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目前霜重东道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天地。
重比翼,和云翥。

这首词最早揭橥于1978年9月9日《公民日报》。

第三首是《临江仙·给丁玲同道》,是1936年12月写给女作仆人玲的。

曾与杨开慧在岳云中学是同学的丁玲,1936年11月辗传达到陕西保安(当时党中心肠点地)。
那时,红军经由长征,遭受了很大的丢失,缺少人才,尤其缺少知识分子。
国统区著名女作仆人玲此时到来,便成为一件主要事情。
中心宣扬部在一个窑洞里召开了欢迎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中心领导都出席了。
丁玲感到意外,更感到温暖,后来她说,那是她生平中最幸福、最光荣的时候。
毛泽东说,你是从国统区来到苏区的第一个作家,现在这里的条件很差,打仗的人多,文化人少,你来了好,可以把苏区的文化事情开展起来。
你在上海领导过左联事情,多想些办法,多发挥一点浸染。
丁玲建议:先要成立组织,比如文艺俱乐部之类,把文艺爱好者聚拢起来,开展活动。

11月22日,在保安,我党在革命根据地成立了第一个文艺协会组织,开始叫“中国文艺事情者协会”,毛泽东建议改为“中国文艺协会”。
丁玲被保举为中国文协主任。
毛泽东问丁玲,还想做什么?丁玲说:“我想当红军,上前哨去,看看打仗。
”毛泽东思虑了一下说:“还来得及,还赶得上末了一个仗。
来日诰日有军队上前哨去,你就随着杨尚昆主任他们走吧!
”就这样,丁玲随着工农红军前方总政治部出发上了前哨。

这一年的年底,丁玲收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便是毛泽东的《临江仙》词,用军队电报拍发给前方的丁玲。
词中表达了对付丁玲的高度赞许。
词曰: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据考证,在毛泽东诗词中,题赠当代作家的只此一首。
1937年初,丁玲来到延安,又当面请毛主席亲笔抄录了这首词,写在两张16开大小的浅黄色毛边纸上。
抗日战役开始后,丁玲为防丢失,于1939年初夏把毛主席的手书寄给远在大后方重庆的胡风,请他代为保管。
胡风虽然饱经风霜,几度风雨飘摇,但始终妥善保存着这件宝贵文物。
1982年,胡风从四川回到北京后,终于将它归还给了丁玲。

这首词最早揭橥于《新不雅观察》1980年第七期。

第四首是《蝶恋花·答李淑一》,是1957年5月11日写给李淑一的。

李淑一当时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西席,杨开慧的好友。
1957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听到丈夫柳直荀(曾任中共鄂西特委布告)捐躯时写的《菩萨蛮·惊梦》。
毛泽东5月11日复书,并赋此词。
词曰:我失落骄杨君失落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词中的“杨柳”指的是杨开慧和柳直荀。
毛泽东在此词中以浪漫主义手腕歌颂了为国赴去世的先烈,与李淑一共同思念了自己的革命伴侣。

这首词最早揭橥于1958年1月1日湖南师范学院院刊《湖南师院》。

第五首是《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是1961年2月写给已参加民兵的女机要员小李的。

 1960年的一天,毛泽东的女机要员小李送文件到菊喷鼻香书屋。
这时,正站在窗前沉思的毛泽东忽然问她:“小李,你参加民兵了吗?”“参加啦。
”小李回答。
“你为什么要参加民兵?”毛泽东又问。
“这……”小李想了想答:“相应主席的号召,全民皆兵呗。

60年代初,我党与国际上一些政党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不合。
比如,在若何对待战役与和平的问题上,在若何对待民兵组织的培植上,我党与苏共就存在着不同意见。
苏共领导人认为,在当代化武器面前,“常规部队无足轻重,民兵只不过是一堆肉”。
与此相反,毛泽东则以为,在帝国主义依然存在的本日,在当代化武器面前,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
女机要员为了证明自己确实参加过民兵,从条记本里拿出一张演习空闲时拍的照片给毛泽东看。
照片上,小李剪着短发,白衬衣束进蓝色长裤里,右手扶着步枪,昂首站在一棵树旁,背景是明净的蓝天和远山。
“好英武的样子容貌哟!
”毛泽东夸奖道。

一下子,毛泽东把手里的烟灰弹了一弹,对小李说:“给我拿支笔来。
”他接过铅笔,顺手拿过一本看过的地质知识书,翻到有半页空缺的地方,便在书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七绝·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毛泽东放下笔,笑着对小李说:“小鬼,我把这首诗送给你,好不好?”小李又惊又喜:“主席,您太称颂我了,我哪配得上……”“哎,你们年轻人便是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
”说完,豁达地笑起来。

这首诗最早揭橥于公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的《毛主席诗词》。

第六首是《七绝·为李进同道题所摄庐山神仙洞照》,是1961年9月9日写给江青的。

毛泽东所写的“李进”,是江青1951年底去湖北武汉附近深入土改时用的化名。
那张照片则是江青1959年上庐山时拍摄的。
诗曰: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神仙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20世纪60年代初是中国繁芜而严厉的年代。
国际上,中苏两党不合扩大到两国关系,苏联单方面撤走全部专家,撕毁了几百个协议和条约,并挑起中苏边疆轇轕。
而在海内,经济正处于三年困难期间,东南沿海一带面对着所谓“月牙形包围圈”,西部北部边疆也存在安全威胁。
在严厉形势下,作为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依然沉着自若、信心百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诗句,与其说毛泽东是触景生情,倒不如说他是借景抒怀,把自己在特定历史年代的情怀,寄寓在题照诗中。

这首诗最早揭橥于公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的《毛主席诗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