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情若连环

【北宋】 苏 轼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
也不须惊怪,沈郞易廋,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
总是难禁,许多磨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
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
悔上层楼。
谩惹起、新愁压旧愁。
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
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
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天天一首古诗词 沁园春情若连环 北宋

【解析】

这首词作的风格和杨永词作的风格相像,长于铺叙、渲染,措辞普通、夷易,情绪坦直、坦露,抒发了浓重的相思之情。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以比喻的办法写出情与恨,更写出了情的悠长、恨的无限,“甚时是休”,情恨悠悠,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够结束。

“也不须惊怪,沈郞易廋,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以两个典故,集中解释自己已和沈郞一样平常瘦削,和潘岳一样平常愁苦。

以下几句便是对瘦削、愁苦之状的缘故原由解释,“总是难禁,许多磨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许许多多的磨难、障碍使得他们无法相依相伴、相知相许,而好事无法达成,心绪便受牵萦。

“空追想”三句,进一步阐述前句中的“好事”二字,“好事”便是前欢与后会只可惜前欢已经杳然无踪迹,后会也悠悠不可希冀,一个“空”字写出民现实的无奈与希望的渺然。

“凝眸。
悔上层楼。
谩惹起、新愁压旧愁”,欲解愁闷,他独上层楼,而凝眸望去,所触之景皆为愁景,唯添愁绪,使得新愁旧恨相继,令人不堪忍受,本想舒怀却只赢得空愁愁苦,不禁悔上层楼。

“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为把这份相思寄去,他写遍彩笺,重重封信,秘密邮寄,“遍”、“了”写出了信之长,它道尽了衷肠与相思,“重重”、“密”写出了寄信人不想人知的谨慎小心。

“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笔锋一转,转从收信人方面写,料想她收到这一封满含情意的书信,一定是看一次就泪流一次,反复翻看,泪流不止,两方入手,更显双方的情意缠绵。

“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依据词律,“这般病染”之前应还有一个字,如上阕中的“念”字,此处疑漏一字。
直接点明这份相思之痛,萦绕在两民气头,正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