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言行举止,皆需严格遵照礼法,稍有不慎,就会被视为“出格”,导致名誉受损。
而一个名誉受损的女子,在那个时期会招来口诛笔伐,使自己日后的生活更加举步维艰。

但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名女子却在雨后含笑撩拨丈夫,之后更是用大胆的言辞将此事记载于诗词之中,并绝不在意地公之于众。

而这名女子,便是有着“千古第一才女”,“婉约派代表人物”之称的李清照

在这背后隐蔽着若何的故事?那又是若何撩人的一首词?

雨后李清照因思念丈夫写下一首词用词撩拨令人心生涟漪

才女易安

提及李清照,她能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那自然是在作词方面有着极高的成绩。
而她的作词水平,彷佛和她后来的坎坷命运呈正比。

如果翻翻教材,很快便能创造李清照的婉约词。

李清照的哀愁,是“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是“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其哀愁见之于笔墨,那字里行间仿若都溢满了她的嗟叹和烦闷。
她的忧闷,在心里,也在纸上。

不过,也怪不得她的词作有些压抑沉闷。
由于她的人生就犹如她的词一样,令人忍不住心生怜惜,感慨万千。

李清照的家族,给了她荣华富贵,却没让她生平无忧。

李清照出身于名门王谢,她出生时,就已经站在了很多人或许生平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也是因此,她接管了优秀的教诲,琴棋字画样样精通。
可以说,出生显赫又富有才情的李清照是妥妥的“白富美”,是无数达官贵族心仪的儿媳妇人选。

古时候的女子,谈婚论嫁的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纵然李清照是礼部员外郎李格非唯一的女儿,且从小受尽宠爱,她也不能主动寻觅自己的爱情。

在李清照到了18岁的时候,她屈服父母的安排,嫁给了礼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
虽然婚姻无法自主,但万幸的是,他们彼此相爱,情投意合。

不过,这种美好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很永劫光。

在风雨飘摇的宋朝,李清照的爱情也随着政局动荡犹如风中摇荡的烛火,软弱且易逝。
随着家族落败,赵明诚病逝,李清照骤然沦为孤家寡人。

不过,好在她还有之前网络的古玩字画,名家文籍相伴在身旁。
就在李清照带着这些藏品流落,聊以抚慰的时候,她器重的这些藏品把她“推向”了更深的谷底。

丈夫去世去,且资产不菲的独身女子,吸引来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张汝舟。
那时,李清照49岁,由于没了丈夫,居无定所四处流落,她在流落过程中日渐干瘪,想要寻求一个依赖。

于是,她和张汝舟在一起了。

但二人成婚后,李清照才创造张汝舟并不犹如表面上看来的那样君子端方,反而齐心专心试图掏空她的积蓄。
为了达到目的,乃至对她大打脱手……

由此各类,李清照的词,常常让人忍不住深深嗟叹。
由于她自身的遭遇以及女性的细腻心思,她的词读起来哀婉动人,愁思百结,她也开始以婉约凄婉女墨客的形象示人。

不过,李清照虽然大半生都孤苦无依,但她人生中确实有一段极为美好的回顾。
可以说,她后来的诸多感伤,也与她比拟之前的安稳幸福而忍不住心生感慨有关。

大概李清照在晚年时,会时常回顾起赵明诚,毕竟他们之前的相遇相爱确实让人为之动容。

他们的相遇,是在一个上元节。

对付李清照之名,赵明诚已经听过许多次了。
那时的李清照已经凭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其他词作小有名气,朱熹还曾说:“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通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众人理解到了一个“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的醉酒女子和她在作词上的天分和实力。
也是因此,很多人对她十分好奇,且为她的才情惊叹不已。
赵明诚,就在这些人之中。

许是缘分,一年上元灯节,李清照在相国寺碰着了和她的从兄相伴而来的赵明诚,两人就此结识。
那时,赵明诚玉树临风,身上带着世家子弟的气度,无丝毫纨绔之风。
这让李清照对他很有好感,小鹿乱撞。

而赵明诚看到心心念念的,富有才情,边幅娇美的李清照,也是怦然心动。
那一壁,令他见之难忘。
后来,赵明诚将李清照求娶过门。

由于他们两人都出身名门,可谓是实打实的才子佳人,门当户对。
他们二人的婚姻,也由于各类缘故原由,被众人关注,艳羡。

在那个女子婚姻不能自己做主的背景下,李清照嫁给了自己喜好的人,不得不说是幸运的。
婚后二人更是琴瑟和鸣,成了不少人倾慕的模范夫妻。

期间,两人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还编写了一部《金石录》。
虽解释面上是赵明诚所著,但很多人认为李清照在编书过程中帮助赵明诚良多。

两人本来就心意相通,在这样的相处中,更是如胶似漆。
李清照在身份的转变和爱情的呵护下,做起词来更是得心应手,言辞间尽显女儿娇态。
她作的词,也大多是婉约词。

但个中有一首词,是由于李清照因思念丈夫,以是写了一首词来撩拨赵明诚。
用词大胆,令民气生神往之情。

写诗求欢

当时,赵明诚的父亲由于政治斗争去世。
赵明诚受到波及,丢了官位,只好带着李清照回青州老家。
不过,官场失落意的赵明诚,感情生活加倍顺遂。

纵然赵明诚丢了官职,但是丰硕的家底儿在那里放着,两人的生活依旧高枕而卧。
在青州的那十年间,二人逐日不是吟诗为难刁难,便是比赛背书。
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只羡鸳鸯不羡仙。

就在二人浓情蜜意之际,李清照写下了那首情意绵绵的《丑奴儿》。

那时,二人整日在家百无聊赖,恰逢天下大雨。
而李清照则在雨后大胆求欢,并做了首词来记录。
这首词放在现在倒还好,但在那个时候,可谓是十分大胆露骨。
欣赏这首词的时候,常日让人浮想联翩……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在夏日的一个傍晚,依旧带着白日里尚未来得及散去的燥热。
蒸腾的暑气,让李清照不免有些烦闷。
就在这种时候,天上溘然开始刮风下起雨来。
风裹挟着雨水,为那个夏日的傍晚带来了丝丝凉意。

风雨过后,属于夏天的闷热沉重随着雨水的冲刷不见踪影,微凉的风穿过庭院,让人不由得心情惬意,只想尽情地享受这难得的清新和风凉。

李清照感想熏染着微风,惬意且慢悠悠地对着镜子为自己装扮打扮。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喷鼻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深赤色的绸,柔柔地掩住了玲珑身体,那绸缎非常软弱,精美洒脱的绸缎之间,模糊若现底下白皙到险些微微发亮,且散发着迷人喷鼻香气的肌肤。

李清照悠哉地化好妆,身着轻盈软弱的薄纱,满心雀跃地找到了自己的爱人赵明诚。
夜色渐晚,他们是时候安歇了。
李清照也不直说,她就站在那儿,含情脉脉地笑着,来撩拨赵明诚。

她说,檀郎,本日晚上的竹席可真风凉呀。

“檀郎”一样平常是来指美男子潘安,后来在蜕变过程中,女子会用这个称呼来亲密地呼唤心上人。
李清照这样说,也是如此。

虽然没有直说,但浓浓的情意和暧昧的氛围却藏在了平凡的一句话背后,藏在了李清照的眼里、心里。
而这些,又透过她笑弯了眼睛流露出来。

当时,这首词一出,引来了很多人追捧,也引来了无数人鞭笞。
由于在词中求欢的意图比较明显,为人诟病。

乃至有人认为,词开头的“一阵风兼雨”,也不是纯挚的风和雨。
这是她在用隐晦的言语,大胆地书写闺房趣事。
在那个女子只能露脸不能漏其他肌肤的情形下,这无异于在寻衅很多人敏感的神经。
而且,向来少有女子描写闺中之事。

这样的做法让一些人看了直摇头。
由此,当时还引起过不小的辩论。

直到现在,也有些人为此迷惑。
由于李清照在人们印象中一贯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怎么会写如此露骨的一首词?

实在,这也并不难明得。

豪迈起因

李清照虽然写婉约词,但也并不都是如此。
对此,还有一些名家专门对此进行过点评。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曾说:“李易安词能脱尽闺阁气”。
清末明初著名学者沈曾植也曾表示:“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

李清照的一些词确实柔中带刚,有“丈夫气”。
就拿她从前间扬名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来说,已经显露出了她的洒脱和豪放。
毕竟,喝醉了泛舟,不是一样平常女子所能做到的。

关于李清照的“豪放”,除了这首词,实在还有不少。
个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她批评丈夫赵明诚的那首《夏日绝句》。

当时赵明诚身为一个官员,却在发生叛乱之际仓皇而逃,这般行为让身为女子的李清照深感耻辱。
宋朝苦金人已久,正是由于大部分人和赵明诚一样懦弱,宋朝才会愈发风雨飘摇,百姓民不聊生。
在危难之际,好男儿应该大胆抵抗金人入侵,而不是毫无担当地撒腿就跑,弃城中将士、百姓而不顾。

因此,听闻后的李清照怒火中烧,愤而且下:“生当作人杰,去世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虽然李清摄影较于词来说,不长于写诗,但这首诗让人读起来,颇为振聋发聩。
她的拳拳爱国之心,也在诗中掷地有声。
一个在闺阁中的女子,尚有这样的气节和胸襟,让当时的很多男子都十分敬佩。

李清照能有这样豪放的诗风和词风,也就不奇怪她当初写下那首看起来极为大胆的《丑奴儿》。

提及来,她能有这样的词风,实在跟当时的很多成分有关。

由于李清照写词大多时候比较婉约,很多人下意识地以为她是柔弱的江南女子。
实在不然,她是一个山东姑娘。
这种地域的差别,让李清照带有些一些豪迈。

不但是地域,她本身的家庭也为她培养了那样的倜傥丈夫气。

李清照出身于书喷鼻香门第。
她的父亲李格非师从苏东坡,继续了豪放词风。
而她的母亲是宋仁宗时科举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来自书喷鼻香门第。
李清照是他们唯一的女儿,他们又比较开明,在这样浓浓的文化以及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李清照生活得高枕而卧。

李清照继续了父亲的一身傲骨,也学到了母亲的婉约才情。
而且,当时北宋对文人比较“宽容”,也进一步,让李清照的“豪迈”得到凸现。

尤其是,李清照在和赵明诚结婚后,她又受心上人赵明诚宠爱,放任了她的豪放之风。
就好比说,李清照喜好“打马”(麻将的先人),还曾为之写过一本《打马图经》,传授“打马”技能。

赵明诚听闻后,在网络字画金石的间隙,特意给李清照买了“打马”秘籍。
通过秘籍,李清照“打马”的技艺加倍高超。

李清照喜好饮酒,赵明诚就陪着她喝,没有由于婚姻束缚自由和爱好。
不止如此,两人还常常对月小酌,兴致来了,吟诗为难刁难,好烦懑乐……

也正是在这各类成分的共同浸染下,李清照虽然善写婉约词,却也有豪放之风。
她的一些词细细读来,均是柔中带刚,让人忍不住连连夸奖。

小结

李清照的词,不尽是婉约清丽之类。
正如那年夏天傍晚,她欢欣雀跃地整顿好自己,在心爱的丈夫面前尽情展现自己的柔美和风情。
话语未尽之意,自有听者揣测。

这些在当时看来极为大胆的行为,实在不如说是人和环境共同塑造了她的这种性情。
在那个时候,李清照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丈夫心心念念的娇妻。
他们的爱和原谅,让她自由清闲地发展,因此发展的比旁人更加天真,也更加不受拘束。

于是,才有了李清照“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于是也有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正如沈曾植所言,李清照虽然是一个妙龄少女,但在一定程度上,她实在有着丝毫不输于苏东坡、辛弃疾的豪迈。

和苏、辛二人比较,李清照也有一腔爱国激情亲切,这种情绪足以让很多男子汗颜。
她的拳拳爱国之心和豪放之情,皆表示在词中,表示在诗中,掷地有声,正气凛然。

虽然她写了一首在当时看来有些大胆的词,但这也正是她豪放不羁的表示,是她羞辱开阔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