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喷鼻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在古诗词中,凡是看到“春+暮”的组合,基本上就可以断定是伤春惜时之意,这是暮春特有的意象,但是咱们读诗词,除了看表面意思,最主要还得看内在思想——明写少女伤春,实则抒发闲愁。
上片写景
时清明刚过,心思细腻的词人就嗅到了春光将逝的气息,从而引发了他的伤情。他想要用尽全力守住末了的春光,以是夜里连觉也不睡了,永夜漫漫,他却在亭皋(gāo)踱步。
所谓亭皋,便是水边的平地,这个词最先出自于《汉书·司马相如传》:
“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词开始先点明了韶光、地点和事宜,接着,便写词人在水边闲步时所见所闻——
夜里溘然下起了零零落落的小雨,数点雨滴从天上落下,雨滴声刚刚传入耳中,就被一阵东风拦腰截住,听不见了,举头望月,玉轮在云雾的环抱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晕。
句中“淡”字用得极为奥妙,天不才雨,看到的不可能是明月,只能隐约瞥见被云雨遮住的玉轮,从云后透出光晕,因此,月是淡月。
这几句词写得朦胧清淡,正如天上的淡月一样平常,为下片伤春营造出了深远幽怨的意境。
下片抒怀
桃杏依稀喷鼻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上片以听觉和视觉结束,下片以嗅觉承接,清明前后正是桃杏着花之时,花喷鼻香借着东风之力,飘到了词人鼻中,这里说依稀、又说暗渡,正是由于月色朦胧,让人分不清到底是桃花还是杏花。
接着“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喜好苏东坡词的人看到这句一定以为熟习,对了,东坡词《蝶恋花》中名句“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正是脱胎于此。
唐宋之际秋千盛行,很多诗词中都可以看到秋千的影子,如李清照《点绛唇》开头就写蹴罢秋千,同苏东坡一样,这两首词中打秋千的都是女性,再结合本首词“笑里轻轻语”,我们也可断定,李煜听到的一定是女孩子的荡秋千时传来的欢声笑语。
你看,信步水边,又有雨滴风声、又有月色花喷鼻香,此时又有少于莺燕,怎能不勾起作者的相思之情呢?
可意中人又不在身边,只能以一寸相思,牵动着心头万千愁绪。当一个人害相思的时候,就会以为莫名的空虚,彷佛天下之大,竟然没有自己的立足之所一样平常,这是若何的彷徨无助?
因此我们就知道了,在这个漫漫永夜,作者为什么不睡觉,偏偏要出来闲步?只因春天将逝,又因相思之苦,夜里到水边闲步聊以排解,却不料被一阵少女莺燕之声,引发了更浓重的愁绪。
末了只得叹道“人间没个安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