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阳 艺术鉴赏网主笔
配图:楊耀洲 艺术鉴赏网全国艺委会主任
写这篇小文,缘起这尊貌似达摩的不雅观赏石,它是我无意间从朋友店里一个不起眼的角削发现的,见到它眼晴一亮,惊羡不已,似有故人久别相逢之感,捧在手里久不雅观不忍放下,我笑着和朋友开玩笑: "这么好的东西弃之角落,你这是暴殄天物啊"! "喜好,就送你"。
(图)楊耀洲重彩作品
朋友十分爽快。"那弗成,无功不受禄。这样吧,我用一坛存放了十六年的五十斤老酒和你置换,你看如何"? "真的?让你消费了"。朋友高兴得不得了,一口应诺。我笑了笑: "物有所值,一言为定,成交"。朋友嗜酒,得到一坛我珍藏多年的陈酿; 我爱石,拥有了一块心仪的宝贝,两相宁愿,皆大欢畅。
石头拿回家,我又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复不雅观看了良久,越看越喜好。说实话,喜好归喜好,这块石,姓甚名谁?产自何地?我还没来得及完备搞清楚,据履历判断,它该当属于戈壁石的一种。即便如此,并不影响我对它的钟爱。经一番除尘洗濯,石头焕然一新,置于窗明几净的书案上,每天与之相伴。既增长了生活情趣,又改变了它遭受冷落的命运。
(图)楊耀洲重彩作品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大墨客白居易《咏双石》诗结尾里的一段人与石的精彩对话: "转头问双石: 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这段话写出了白居易"待石如宾友"的爱石情结,同时也替我表达了我想表达的心意。说它精彩,是白居易视石如人,把石当成了知已,当成了好朋友,并发出许诺,诚挚地表达了乐意与其相伴终生的殷切之情。
文人玩石,推算起来,该当始于唐朝,白居易便是个中的代表。他不仅是不雅观赏石的里手里手,同时也是赏石文化,美学理论的奠基人。"怪且丑"这一美学理念,便是出自他的《咏双石》"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今人的"丑石不雅观",即源于此。
在中国古代,象白居易这样爱石的文人墨客,险些都与石结下了不解之缘。空隙之余,都有赏石,藏石,玩石之嗜好,并留下了许多随处颂扬的佳话和趣闻。
(图)楊耀洲重彩作品
唐往后,到了宋代,玩石之风也十分盛行,上至天子,宰相,下至文人墨客,平民百姓,藏石,玩石蔚然成风达到了顶峰。尤以东坡,米芾最为有名,而陆游爱石虽鲜为人知,但他生平也写过不少咏石的诗,最为有名的,也是妇孺皆知的,莫过于:"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苏东坡也是赏石的高手,他提出的"石文而丑"的赏石不雅观点,对后世的影响也极大。真正玩石痴迷到人石相融,人石合一的,谁都比不过于奇人米芾。据传有一天,米得到一块好石,抱着它,高兴得合不拢嘴,口里振振有词的唸道: 石兄石兄,我想你二十多年了"。行不离石,坐不离石,连睡觉也抱着它,整整三天三夜。
(图)楊耀洲重彩作品
对石头钟爱和痴迷的情结,我想,古人和今人,大体该当是相似相通的。这块象形石,在我眼里,称得上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创造它,即是创造了艺术; 拥有它,也即是拥有了艺术。偶遇所得,解释我和这石头有着解不开的前世渊缘。一样平常说,这种机然巧合的概率是极低的,犹如中六合彩,完备是冥冥之中的幸运,这是否便是人们常说的石缘呢?
当一个爱石的人,有缘得到一块宝贵无比的玩石,愉快之情自不言而喻。这种情结,虽然达不到古人"拜石为兄"的痴迷,但它依然享有"坐而得之,为写意之用也"的妙趣。除了自己不雅观摩把玩,怡然自得外,我还时时时拿出来显摆示人,请好友一块过来评议鉴赏,从中生情颐志,得到美的享受及情趣。
(图)楊耀洲重彩作品
石不大,石高只有120厘米,表皮为泥金色,皮壳上布满大小大不一的瘤体,密度大,手感重(矿石的觉得),上小下大,貌似达摩,妙在天成; 形态别具,生动真切; 有动感,意韵足,极具不雅观赏性,堪称象形石中的上等佳品。用米芾的话说: "如此之石,安得不爱"?揣摩再三,我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 "妙悟"。
欣赏象形石也是因人而异的,赏石人的角度和文化素养的差异,包括不雅观摩韶光的是非,心情好坏,以及思想境界的高低,衍生出的效果和意境也会截然不同。比如面前这块象形石,正面看,形似达摩,但从另一角度不雅观察又犹如海獅,正所谓:"横算作岭侧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便是象形石有异于其它不雅观赏石的魅力所在。
(图)楊耀洲重彩作品
鉴定一块石的好坏与利害,不能光看质地,要先从形状上去探求觉得,然后,从具象、抽象、意象、幻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仔细不雅观摩和研判,看神形是否兼备,构造是否合理,情景是否有趣、意境是否深邃,等等,这是欣赏象形不雅观赏石的关键。很多不起眼的丑石,表面看上去凹凸不平,疤痕累累,彷佛难以用平凡的审都雅去看待它,但丢脸的"丑"里,依然可以创造"陋劣之中有至妙也"。苏东坡在他的《怪石供》一文中说:"石怪愈表石之千态万状,愈有石味"。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因丑而雄伟,因丑而奇丽的玩石,方臻佳品。丑到极至方为美,这便是丑的辩证法。
(图)楊耀洲重彩作品
关于不雅观赏石的经济代价,我曾和朋友一起磋商过。实在,这个问题无法定论,也不好陈述。市场法则是,物以稀为贵。"黄金有价石无价",这条度量定律,既然适用于宝石,同样也适用于玩石。玩石虽没有宝石的细腻温润,有的只是溢于表而纳于内在的敦厚与沉稳,形美神足,意韵悠远,让人百看不厌。这是玩石让宝石相形见绌的地方。还有它奇特,它的独一无二,它的自然天成,它的不可再生性,这些都无法用金钱去衡量。实在,上述的统统不主要,主要的是赏石人在赏石的过程中,得到的心灵上的美感和享受,这才是关键所在。
(图)楊耀洲重彩作品
赏石,是一个让人精神得以升华,同时,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也相应得以提升的过程,这是软实力,金钱办不到。这样的过程,实际上是文化累积的过程,是熏陶脾气的过程,是净化心灵的过程。在爱石人的眼里,一块好的不雅观赏石,所具有的收藏代价和审美代价,是无与伦比的。
(图)楊耀洲重彩作品
说到底,不雅观赏石的欣赏与收藏,看重的是文化内涵的追求,重古拙,轻俊秀,形有尽而意无穷的象形石,盘玩起来才会有其乐无穷,玩味再三的乐趣。过于单调平淡,一览无余的石头,就损失了收藏和摆放的意义。这是我近日盘弄玩石的一点心得,算是一点肤浅的妙悟吧,谈出来与朋友们分享,并作小诗一首以记。
纵览奇石千转留,天整天然非人谋;
喜不雅观达摩戈壁出,更爱宗师神韵浮;
石间寻幽诗亦画,佛影觅趣乐忘忧;
凝神侧目无限意,即不言语亦风骚。
任务编辑:刘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