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各种诗词中的“名花”、“贵花”,第一次读到赞赏不有名小花的诗词,是清代墨客袁枚的那首《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歌颂了苔花虽小,但精神不小,象征了普罗大众。
实在,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墨客们很早就把目光投向了各种“野花”、“山花”、“闲花”,借此歌颂普罗大众兴旺的生命力,赞赏了他们“贫贱不能移”的崇高品质。

1. 《野花·野花吐芳不择地》,赵蕃

可以说,宋代墨客赵蕃是最重视普罗大众的墨客,他写了多首《野花》的诗,从不同角度赞赏普通民众。
这首《野花·野花吐芳不择地》更是别具一格,既赞赏普罗大众的随遇而安,又同情他们的不自由和无用武之地的困苦:

野花吐芳不择地,幽草吹馥宁只春。

兹日纵为无事日,此身不是自由身。

十首最佳诗词中不出名的花儿代表了普罗大年夜众代表了旺盛生命力

野花吐芳不择地,幽草吹馥宁只春

“野花吐芳不择地,幽草吹馥宁只春”,普罗大众就像“野花”和“幽草”一样,“野花”不选择成长之地,有个地方就能争芳吐艳;而“幽草”呢,也不会只在春天才会馥郁芬芳。
这是赞赏它们的随遇而安和随时而安!

“兹日纵为无事日,此身不是自由身”,普罗大众深受统治阶级的关照和压迫,从来都不是自由的,纵然本日没有任何事情,那也不能自由,也不能想干啥就干啥。
这是墨客在同情它们的不自由和所受的约束。

个人觉得,这首诗的思想境界,比袁枚的《苔》要赶过不少!

2. 《萍乡道中》,黄升

清代墨客郑板桥有一首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通过“萧萧竹”代表民间声音。
而宋代墨客黄升的这首《萍乡道中》,则是通过“野花”代表民间:

路入萍家信马行,野花喷鼻香好不有名。

官卑无补公家事,时向田间问耦耕。

野花喷鼻香好不有名

“路入萍家信马行,野花喷鼻香好不有名”,墨客大概是在萍乡任职,以是进入萍乡往后,他就开始信马由缰,任意行走,目的当然是为了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一句,“野花喷鼻香好不有名”,毫无疑问,墨客对萍乡的感想熏染是非常好的,老百姓就像野花一样,又喷鼻香又好,纵然不有名,但品质出众。

“官卑无补公家事,时向田间问耦耕”,虽然自己官位卑下,所做的事情也与公家无大用途,但也要时时到田间地头,问问田舍的垦植情形。
“耦耕”,是双牛或双人垦植,代表的是屯子耕种情形。

墨客通过“野花”赞赏老百姓的精神,而且谦逊地声称自己卑微,帮不了百姓什么。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 《不雅观落花·才看艳蕾破春晴》,翁卷

宋代墨客翁卷的这首《不雅观落花·才看艳蕾破春晴》,通过“闲花”的花落,表达的是对普罗大众所受压迫的同情:

才看艳蕾破春晴,又见飞花点点轻。

纵是闲花自开落,东风毕竟亦无情。

才看艳蕾破春晴,又见飞花点点轻

“闲花”的花期是那样短暂,“才看艳蕾破春晴,又见飞花点点轻”,才看到“闲花”的艳蕾开破春晴,没想到旋即就看到了飞花点点,落了一地。

“纵是闲花自开落,东风毕竟亦无情”,“闲花”本来就会自开自落,不须要任何人关心,你东风凭什么这么无情,非要将才开的“闲花”,吹落一地?

稍稍理解,可以看出,“闲花”代表的是普罗大众,他们自给自足;“东风”代表的是统治阶级,出来剥夺了老百姓仅有的一点收成。

4. 《定林所居·屋绕湾溪竹绕山》,王安石

在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眼里,“山花”则是隐逸的象征,象征了休闲,象征自由清闲。
他在《定林所居·屋绕湾溪竹绕山》中写到: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溪鸟山花共我闲

定林寺在钟山下紫霞湖旁,王安石晚年曾卜居于寺旁。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房屋被溪水环抱着,竹林环抱着青山,临水的高山直插白云间。
“白云”,也是隐逸的象征,更是象征了自由清闲。

“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将小船停靠在溪水边,靠着山坐着,溪水、鸟儿、鲜花和我一起共享这份清闲。

这首诗,消尽烟火气,就像小溪一样澄澈,像白云一样清闲,像山鸟一样写意,像山花一样清闲。
象征着王安石终极放开了心中的执念,跟随自己内心,过上了自由清闲的生活!

5.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杨万里

这首《明发西馆晨炊蔼冈》,是宋代墨客杨万里写映山红的诗。
映山红相比拟较特殊,它不是什么名贵品种,一样平常王侯将相的后花园不太会有,但也不是一样平常的普通山花、野花,它的名气相对较大。
全诗如下:

何须名苑看东风,一起山花不负侬。

日日锦江呈锦檨,清溪倒照映山红。

日日锦江呈锦檨,清溪倒照映山红

“何须名苑看东风,一起山花不负侬”,何必须要在名苑里看东风春花,我在锦江上一起水路而过,到处是山花烂漫,一样没有辜负我。
在这里,至少墨客没有把映山红当作名花、贵花,而认为是一种无需人们照料的山花。

“日日锦江呈锦檨,清溪倒照映山红”,但山花一样烂漫,在这里,在锦江上,江水每天都呈现一种蜀锦红,原来是清溪倒影了鲜红的映山红。

山花依然烂漫,光彩染红了锦江!

6. 《野花·野花无数不有名》,赵蕃

这是宋代墨客赵蕃的另一首《野花》,它强调的是野花的无名,自开自落,一样漂俊秀亮,风风火火。
这首《野花·野花无数不有名》写到:

野花无数不有名,白白红红俱赋情。

纵使不蒙姚魏赏,雨开风落亦何争。

野花无数不有名,白白红红俱赋情

“野花无数不有名,白白红红俱赋情”,野花浩瀚,代表了无数的芸芸众生,它的特点是不有名;但白色的、赤色的,都各具风情。

“纵使不蒙姚魏赏,雨开风落亦何争”,“姚魏”,指姚黄魏紫,两种名贵的牡丹花,后用以喻指牡丹佳品。
这样的野花,纵然不能得到像“姚黄魏紫”两种名贵牡丹那样被人们赏识;但它们历经春雨催开,历经东风吹落,是那么的与世无争。

“纵使不蒙姚魏赏,雨开风落亦何争”,这是老百姓与世无争的特点!

7. 《喷鼻香林峰·几许山花照夕阳》,陈岩

虽然山花自生自灭,但芬芳依然不能让人小视。
宋代墨客陈岩的这首《喷鼻香林峰·几许山花照夕阳》,高度赞赏了山花自我成长,芬芳沁人的特点:

几许山花照夕阳,不栽不植自芬芳。

林梢一点风微起,吹作人间百合喷鼻香。

几许山花照夕阳,不栽不植自芬芳

“几许山花照夕阳,不栽不植自芬芳”,夕阳照在几许的山花上,这些山花,它们不须要栽培,不须要栽种,它们自生自长,自我开放,自吐芬芳。

“林梢一点风微起,吹作人间百合喷鼻香”,只要森林里轻微一点微风起来,那么就芬芳吹遍全体森林,只要你闻到了这种芬芳,你就会称之为“人间百合喷鼻香”。

这便是劳动人民的特点,自我发展,自我芬芳!

8. 《琼花·贪看江都第一春》,程敏政

琼花也不是什么名贵花种,却得到了隋炀帝的喜好,真是一鸣惊人啊!
明代墨客程敏政在《琼花·贪看江都第一春》是这样描写琼花的:

贪看江都第一春,龙舟元不为东巡。

闲花亦自能倾国,何况当时解语人。

闲花亦自能倾国,何况当时解语人

“贪看江都第一春,龙舟元不为东巡”,当年,隋炀帝登上龙舟,来到扬州,根本就不是为了东巡,而是为了贪看扬州的第一春,琼花。

“闲花亦自能倾国,何况当时解语人”,琼花,根本不是什么名花、贵花,它只是一种闲花,但你不能小瞧闲花,它也能倾国,它也能碰着一个能够理解它的人。

一句,“闲花亦自能倾国,何况当时解语人”,虽然我们这些闲花出身卑微,但一样能够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9. 《杂题·野花红碧自争春》,陆游

大墨客陆游闲居山里往后,打仗到的都是“野花”、“村落酒”,这代表了普通劳动人民,这让墨客特殊放松,特殊惬意。
他在《杂题·野花红碧自争春》中写到:

野花红碧自争春,村落酒酸甜也醉人。

解放船头便千里,不愁无处著闲身。

野花红碧自争春,村落酒酸甜也醉人

“野花红碧自争春,村落酒酸甜也醉人”,自从我闲居往后,我打仗到的都是野花,但野花也有红有碧,它们也各自竞相开放,各自争春;我喝的都是普通“村落酒”,又酸又甜,但也能醉人。

“解放船头便千里,不愁无处著闲身”,我站在船头,任由船只东西,结果一去便是千里之外;我再也不用发愁,我这无处安顿的闲心。

大墨客这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得到了自由!

10.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毛主席是中国历史上,数千年来,第一个喊出“公民万岁”的最高领导人。
他一贯强调党、军队和公民是鱼水之情。
这首《卜算子·咏梅》,虽然以“梅”隐喻,高度赞赏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者,但同时也指出,革命者的依赖是“山花”,即普通的劳动人民: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峭壁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峭壁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赞赏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者为了革命艰巨奋斗的精神。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赞赏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者不争功,不抢功,甘做人梯的高尚精神。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到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他,无产阶级革命者又回到了公民中间,称为公民中的一员。

毛主席是这样写的,他一辈子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