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余光中的“月色和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比如,沈从文说,“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事的人”;比如,朱生豪的“醒来以为甚是爱你”……
沈从文与张兆和
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这些表白或朴实,或唯美,却都如此深情动人。
而本日,半杯咖啡要为大家讲几个“另类范本”,这4对情侣用超脱常理的行为表达爱意,也不失落为一种脑洞大开的表白。
王尔德笔下,曾有一个亲吻头颅的残酷女人,名字就叫莎乐美。
而本日提到的莎乐美,全名叫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是19世纪晚期欧洲著名作家、精神剖析学家。
她是个征服天才的女性,被称为“让男人有身的女人”。
莎乐美
哲学家尼采、墨客里尔克,爱她爱得去世去活来,曾有3人为她终生不娶,有两人因她自尽。
而在她生平中,她真正承认的爱人,只有墨客里尔克一人。
思想家保尔·里对她一见钟情,他从未见过如此俏丽多才的女子,禁不住跪地求婚,却被莎乐美谢绝了。
后来,天才哲学家尼采,也中了莎乐美的毒,惊叹道:“她是一瞬间就能征服你灵魂的人!
”
莎乐美、保尔·里和尼采
这位高傲的才子,也忍不住向她求婚,结果遭到了谢绝。他没放弃,第二次求婚,再次被谢绝。
尼采勉强压抑自己的爱,成了莎乐美的第二位蓝颜,和保尔一起组成了“三人乌托邦”。
终极,尼采不得不离开。由于这段挫折,他开始痛恨所有女子,也打了一辈子王老五骗子。
电影中的莎乐美和尼采
如果没遭遇安德列亚斯,莎乐美恐怕一辈子不会结婚。
1886年,措辞学教授弗莱德里希·卡尔·安德列亚斯,重逢了小自己15岁的莎乐美。见面那一刻,他就已爱得无法自拔。
二人因学术互换,相处了一段韶光,安德列亚斯彻底沦陷了。
于是,他开始碰触莎乐美的底线——求婚。
和前两个才子一样,他也一样遭到谢绝。不过,安德列亚斯想出了一个拙劣而有效的手段——以自尽相威逼。
莎乐美和安德烈亚斯
无奈之下,莎乐美只好点头赞许,不过有两个附加条件:
第一,他们的婚姻不能毁坏她与保尔的关系。第二,只可有夫妻之名,不能有夫妻之实。
很明显,莎乐美想让他知难而退。没想到,安德列亚斯居然赞许了!
对他来说,每天能看到她,和她说说话,名义上她是他的妻子,这切实其实便是天算夜的幸福!
二人在荷兰举行了婚礼,持续了长达43年的无性婚姻。
保尔黯然拜别,几年后坠崖而亡……
莎乐美
虽然追求者无数,且都是拔尖的才子,可莎乐美生平中,却只有一个刻骨铭心的人——捷克墨客里尔克。
那时,莎乐美已36岁,里尔克才22岁。他却猖獗迷恋她,为她写去滚烫的情诗:
“我不要鲜花,不要天空,也不要太阳,我要的惟有你……”
墨客里尔克
一开始,莎乐美是谢绝的。不过,她在他的诗中,看出了他的惊人才华,不断对他给予鼓励。
逐渐地,她在他的身上,创造了自己少女时期的纯挚与激情,于是她也深深爱上了他。
他们一起到欧洲游历,一起磋商哲学,一起写诗,度过了无数浪漫的日子。
而在莎乐美的影响下,里尔克迅速发展,蜚声全天下。
莎乐美曾在回顾录中,绝不避讳这段感情:
“你是我生活中第一个真正的男人,肉体与男性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毫无疑问那便是生活的本来面孔。”
莎乐美与里尔克
里尔克热烈地表白爱意,也曾N次向她求婚,也当然N次遭拒。
莎乐美便是莎乐美,世间没有任何事,可以束缚她的自由。
而此时的里尔克,已在精神天下独立,不须要再寄托于她。于是,她提出了分离。
两人分开后,仍保持着精神上的交往,相互通信长达30年,直到里尔克去世。
莎乐美在72岁时,仍不能忘怀这段恋情,曾在自传中说:“我是里尔克的妻子。”
电影中的莎乐美
玛丽&雪莱:用余生帮亡夫成名珀西·雪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英国墨客、作家,却在30岁就因意外不幸离世。
墨客雪莱
而他在身后成名蜚声全天下,大部分功劳都要归于妻子玛丽·雪莱。
玛丽·雪莱是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她创作了天下上首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这部小说被多次改编为剧本,曾被“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精彩演绎。
玛丽·雪莱
玛丽对雪莱的爱,可谓深刻而忠贞。对她来说,与雪莱的结合,便是她不幸命运的开始,可她对他不渝的爱,让她倔强地度过余生。
少女时期的玛丽,性情十分叛逆,才华横溢,思维生动。恰在此时,她重逢了才子珀西·雪莱。
雪莱比玛丽大5岁,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因个性不羁,讨厌封建制度,被学校开除。
电影中的玛丽·雪莱
玛丽冲动于他情绪之炽烈、才华之横溢、思想之自由。而珀西则一眼就爱上她“狂野、知性、超凡脱俗的外表”。
两个年轻人陷入热恋,乃至在一处墓地私会,玛丽在那里献出处子之身。
然而,玛丽的父亲极力反对他们在一起,由于雪莱已有妻室,并且潦倒穷困。
可在爱情的使令下,雪莱办理了离婚手续,二人私奔了。
电影中的玛丽与珀西·雪莱
在颠沛流离中,玛丽有身了,可孩子生平下来就短命了。
接下来,她再次有身,他们正式举行了婚礼,雪莱也继续了一笔钱,生活终于暂时安定下来,他们又有了两个孩子。
小夫妻俩,常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泛舟、谈天、写作,度过了难得的伊甸园光阴。
可天生爱自由的雪莱,是不会永久安定下去的。他们的钱被挥霍一空,还欠下了不少债务。
为了躲债,雪莱先跑到意大利,玛丽也带着孩子们前往。
电影中的雪莱夫妇
这趟旅程却带来恶运——两个孩子染病,相继短命……
此时的玛丽,沉浸在巨大悲哀中,患上了严重的烦闷症,神色恍惚,对雪莱开始冷漠。
雪莱这时才意识到,自己无法离开玛丽。
电影中的玛丽·雪莱
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亲爱的玛丽,你为何离开?
将我孤身一人,摈弃在这悲惨天下
你在这儿——这是你可爱的身体
而你却逃了,向悲惨走去
……
回来啊,为了我的爱
My dearest Mary, wherefore hast thou gone,
And left me in this dreary world alone?
Thy form is here indeed—a lovely one—
But thou art fled, gone down a dreary road
That leads to Sorrow's most obscure abode.
For thine own sake I cannot follow thee
Do thou return for mine.
电影中的雪莱夫妇
幸而,玛丽第四次有身生子,这让她重新振作起来。
而雪莱这不羁的灵魂,又开始忽略妻子的感想熏染,四处拈花惹草,让玛丽痛楚不堪。
1822年,雪莱和几位好友,乘坐崭新的帆船,在斯贝齐亚海上远航,却因一场巨大风暴,全部葬身大海。
——玛丽25岁就成了寡妇。
电影中的玛丽·雪莱
这个不幸的女子,已在屡次巨大打击中,学会了倔强。为了抚养孩子,她开始写作,赚取微薄的稿费。
而她也在余生里,用自己的办法表白对丈夫的爱,那便是存心整理他的遗作,撰写珀西·雪莱的回顾录。
在玛丽的不懈努力下,雪莱才从19世纪30年代,逐渐广为人知,并被众人所推崇。
玛丽错过了许多精良男子的追求,直到变为苍老病弱的妇人,只因她心中一贯怀有对雪莱的爱。
电影中的玛丽·雪莱
她说,曾嫁给一个天才后,再婚也应嫁给另一个天才……
然而曾经沧海难为水,珀西才是她心里的唯一。
1851年的一天,玛丽因病告别恋恋尘凡,那年她还不到54岁。
孩子们在她的书桌里,创造了她和雪莱共用的条记本,还有雪莱的一些骨灰。
泽尔达&菲茨杰拉德:这便是相爱相杀莎士比亚说,“爱比杀人重罪更难隐蔽”。而泽尔达和菲茨杰拉德的爱,本身便是相爱相杀的典范。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爵士时期”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被村落上春树所推崇。
泽尔达与菲茨杰拉德
而小说中描述的故事,灵感就来自他的爱情。
菲茨杰拉德22岁时,还是个陆军少尉,他结识了18岁女高中生泽尔达。
泽尔达的笑颜,像玫瑰般动人。她的父亲是有名的法官,爷爷曾是参议员,祖父有一家报社,家族在当地颇著名誉。
而菲茨杰拉德的家世,比起来就逊色许多。他的父亲只不过是个小贩子,乃至付不起儿子上大学的钱。菲茨杰拉德靠亲戚的帮助,才能在普林斯顿大学深造。
泽尔达
他自知配不上她,可他却已深深爱上,于是拿出了筹码——一本他刚写完的小说。
他见告她,他会将小说女主角,改成她的名字,而娇生惯养的她,却一贯在迟疑——毕竟,她要为自己的出息着想。
一年后,出版社终于赞许出版这部小说,泽尔达这才谨慎地赞许了她的求婚。
菲茨杰拉德的才华,便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小说《人间天国》出版,菲茨杰拉德立即成名,赚了大笔的钱,跻身上流社会。
19岁的泽尔达
夫妻俩来到纽约发展,成为那里人们倾慕的新贵。
在菲茨杰拉德的宠爱下,泽尔达过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两人浪费无度,名震纽约。
尤其是泽尔达,总是做出惊人举动,乃至在大醉后,跳入广场喷泉中舞蹈,半透明的裙子淋得湿漉漉。
可菲茨杰拉德便是爱这样的她,亲密地称她为“第一轻佻女”。
泽尔达
泽尔达的猖獗,给了菲茨杰拉德创作灵感;而她也像个吞金兽,迅速挥霍着他的财富。
为了泽尔达,他只好笔耕不辍。可纽约的鼓噪,让他无法专心创作,于是他带着妻子搬到了长岛。
没想到,泽尔达无法忍受寂寞,浪费无度地筹办一个又一个流光溢彩的盛宴……
这样纸醉金迷的生活,正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灵感源泉。
根据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
眼见着入不敷出,菲茨杰拉德只好再次搬家,带妻子和女儿来到法国里维埃拉。
在这里人生地不熟,菲茨杰拉德终于可以静心创作了。
可泽尔达怎能适应呢?她拉着丈夫去酒吧,冒死地将他灌醉。见丈夫仍醉心于创作,对自己比从前冷漠,她居然报复性地出轨了。
菲茨杰拉德一下子慌了,他赶紧中断自己的写作,阻挡了这场荒诞的婚外情。
泽尔达、菲茨杰拉德和他们的女儿
可此后,泽尔达的猖獗变本加厉。她几次企图自尽,精神逐渐崩溃,乃至妒忌丈夫和海明威的交情。
……
1930年,泽尔达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开始频繁出入于精神医院。
此时,菲茨杰拉德又开始思念妻子,为她写去言辞滚烫的信:
“没有你,亲爱的、最最亲爱的/我无法看、无法听、无法觉得、无法思考——乃至无法生活……”
菲茨杰拉德和妻女
他亲密地称她为“我的小病人”,泽尔达则写诗回应:“你是我见过最温顺的人,我爱你”。
两个人在尘凡中极尽折腾。1940年,菲茨杰拉德因酗酒引发心脏病,44岁便英年早逝。
8年后,泽尔达在精神医院里,因意外葬身火海……
波伏瓦&萨特:爱你,便是恋爱51年不结婚20世纪赫赫有名的存在主义双星——西蒙娜·德·波伏娃与让·保罗·萨特,这对情侣的故事充满传奇。
他们在大好年华里热恋,却签订了一个“不婚左券”。而这个看似荒诞的左券,却让他们的奇恋坚持了51年。
萨特和波伏瓦
在上大学的时候,波伏瓦年轻、俏丽、有思想,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小海狸”。
在学校里,她碰着了真命天子——保罗·萨特。
在外人看来,萨特有点配不上波伏瓦。他个子矮小,容貌丑陋,由于幼年患病,落下了斜视的病根。
可他却深深吸引了波伏瓦——他是个天才,思想深邃,才思敏捷,是校园中的明星。
波伏瓦与萨特
二人相恋了。波伏瓦形容,“我彷佛被闪电击中,‘一见钟情’这个词溘然有了罗曼蒂克的意义。”
萨特也同样“回敬”:“她很美……不可思议的是,她既有男人的聪慧,又有女人的敏感。”
两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成了比翼齐飞的眷侣。
可与那些普通的情侣不同,他们虽然情投意合,却决意不结婚。
那晚,两人看了一场电影,在夜色中携手溜达。
萨特和波伏瓦
萨特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让我们签订一个两年的协议吧。在这两年的韶光里,我们共同消磨快乐而故意义的光阴。这是为了我们能够自由清闲地拥有彼此。”
波伏瓦绝不犹豫地赞许了。他们是灵魂相似的人,都极为器重自身的独立和自由,却又相互深爱,因此这是最好的办法。
后来,萨特到偏远的地方任教,波伏瓦则要到马赛当老师,二人隔着20个小时车程。
这次,又是萨特坐不住了,他破天荒提出结婚。
波伏瓦
波伏瓦感到很幸福,却终极谢绝了——她深深理解萨特,她自己也一样,不愿被困在婚姻的围城。她明白,这是萨特在表达爱意,但只要他们相爱就够了。
两人的关系,就这样维系着,中途也生出许多插曲。
萨特爱上了俄罗斯女生奥尔加,而波伏瓦被小伙子博斯特热烈追求。
可终极,萨特仍与波伏瓦回归彼此——由于双方的新恋人,都触碰了一个底线——哀求结婚。
萨特和波伏瓦
他们诚挚地互换了各自的恋情,又在无限“续约”的左券条款中,增加了一条:彼此绝对诚挚。
之后,二人仍各自有过几段恋情,有的乃至刻骨铭心,可一到谈婚论嫁的阶段,新恋情就土崩瓦解。
就这样,萨特与波伏瓦,一贯在奇妙的“左券关系”下,固若金汤地维系着奇恋,直到二人双双走入晚年。
萨特和波伏瓦
1971年,萨特溘然中风。昔日风骚不羁的才子,此时成了无法自理的老人。
波伏瓦来到她身边。她做了左券之外的事,用自己10年的自由,不离不弃地照顾萨特,直到1980年他离开人间。
本已神态不清的萨特,在离世前溘然握住她的手,说出末了爱的表白: “我非常爱你,我亲爱的海狸。”
由此,这段长达51年的“不婚左券”,才发布了截止日期。
6年后,78岁的波伏瓦也离开人间,与生平挚爱的萨特合葬在一起。
萨特和波伏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