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个中就有咏柳的诗。诗说“昔我往矣,扬柳依依”,诗借助柳絮依依,寄托怀往之情。
很著名的咏柳诗当推古唐墨客贺知章的《咏柳》诗了:
碧玉装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仲春东风似剪刀。
诗用丝条细带比喻柳条,墨客借助丰富的想象,别出心裁地呕歌了迷人的春天。在东风吹拂之下,柳树抽芽长叶,正是细如剪刀的东风,“裁”出万条碧绿的柳条,装扮出这绿意盎然的春天。
白居易的《杨柳枝》则将早春新柳的婆娑轻扬,弱不胜莺的风采,描写得细致入微。诗道:
依依袅袅复青春,
勾引东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
绿丝条弱不胜莺。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不雅观察柳絮形状很细致,他的《池上絮》堪称鞭辟入里之作:
池上无风有落晖,
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
湿却无穹不得归。
这里,杨花即柳絮。夕阳胡畔柳絮满天,杨花飘落水面,被水浸湿再也不能飞起来。墨客通过这一细节描述,表示出陶醉于旖旎的大自然风光的情趣。
唐代墨客吴融有一首《杨花》则又有另番滋味:
不斗浓华不占红,
自飞晴野雪朦朦。
百花长恨风吹落,
唯有杨花独爱风。
诗表的是对杨花切实其实定。杨花虽然没有百花艳冶的颜色,但是却有着百花所没有的个性。它不畏惧风吹雨打,反而凭借风力,在空中像雪花似的自由清闲飞舞,别具一格。
清代周志蕙有一首《柳》诗云:
岁岁逢春春可怜,
争禁三起又三眠。
丝丝愁绪随风乱,
濯濯丰姿著雨妍。
古渡欲牵游子棹,
离亭留赠旅人鞭。
一声长笛河槁晚,
回顾苍茫几树烟。
这首诗虽然题名为“柳”,却抒发了游子的离情。岸边长长的柳条仿佛舍不得游子远去,要牵住即将动身的船。柳树被人格化了。暮色苍茫中,船上的游子也频频回顾眺望河边如烟的垂柳,好象在向亲人性别。
我国古代与柳有关的掌故就更多了,这里仅举一例。清代西征大将军左宗棠斩驴的故事和后人的颂诗,至今仍在西北地区广为传颂。
清朝同治年间,俄国军队霸占北疆领土,朝廷派左宗棠为大将军,西征抗敌。同治五年(1866年),左军挥师入甘,但见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左即传令:“凡大军经由之处,必以植树迎候,否则,无论巡抚、县令,提头来见。”军令如山倒,很快地,大军来日诰日到哪,树就先天栽到了哪。
左率军一起厮杀到北疆。返回时,沿途已是“千里陇原,柳絮娜娜”。在凯旋途中,左宗棠见一些树皮剥落,甚至枯去世。左下车细看,创造一棵树下系着一头驴子,它正在啃柳树的皮,左宗棠当即火冒三丈,敕令侍卫,将驴牵到酒泉城内鼓楼下,然后击鼓传令,凑集军民、官吏前来听令受训。左站在鼓楼上,敕令当众斩杀驴子,并宣告,若有人胆敢毁坏柳树,与驴同罪,格斩勿论。人们心胆俱惊,谁也不敢再伤一棵柳树,几年往后,柳树成荫。
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左大将军植树爱柳的功劳,就将左公西征时所栽的柳树起名为“左公柳”,甘肃巡抚杨昌浚,还写了一首随处颂扬的诗,以赞颂此项功德。诗云:
大将西征人未还,
湘湖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东风姿玉关。
柳树柳诗,令人感叹!
篇一:春门柳
作者:【唐朝】白居易
春春一树伤心色,
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
长条折尽减东风。 篇二:长安新柳
作者:【唐朝】陈光
九陌云初霁,
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
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
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
归去及兹晨。
篇三:临川见新柳
作者:【唐朝】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
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
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
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
愁杀远大家不知。
篇四:柳
作者:【唐朝】崔橹
风慢日迟迟,
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
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
腰轻楚女饥。
故宅归未得,
多少断肠思。
篇五:题柳
作者:【唐朝】狄焕
天南与天北,
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
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
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
秦松继得么。
篇六:新柳
作者:【唐朝】杜牧
无力摇云晓色新,
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
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
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去,
愁杀朝朝暮暮人。
篇七:柳绝句
作者:【唐朝】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
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
半掩村落桥半拂溪。
篇八:柳
作者:【唐朝】方干
摇荡惹风吹,
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
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
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
怀友又题诗。
看了上面这些,你会背诵几首?快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吧!
每个人都有一个行走远方的梦想,身体和思想总有一个在路上,我们将和你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