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公孙丑上》共九章,评论辩论的大致是仁政、人格教化和人性的问题。
王道最根本在于行仁政。
弟子公孙丑的问话引出了孟子对付王道与霸道的严格区分。
孟子为他的仁政思想以及浩然之气提出“性本善”的心性不雅观:“不忍人之政”便是仁政,仁政的根本便是人都具有的“不忍人之心”。
本篇涌现了“四端”说。

3.1子诚齐人也

3.1.1[原文]

孟子详释31公孙丑上1子诚齐人也1同名视频同步文字

公孙丑①问曰:“役夫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②?”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③。
或问乎曾西曰④‘吾子与子路孰贤⑤’,曾西蹴然⑥曰‘吾先子之所畏也⑦’,曰‘但是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⑧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⑨’,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⑩!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敷为与⑪?”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⑫。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敷法与⑬?”

3.1.1[通释]

公孙丑问道:“您在齐国掌权,能再次建立类似管仲晏子的功业吗?”

孟子说:“您真是个齐国人啊,只知道有管仲晏子便是了。
有人向曾西讯问说‘您和子路谁更精良’,曾西吃惊地说‘子路是我的先人敬畏的人’,那人又问‘那么您和管仲比较谁更精良’,曾西顿时就不高兴地说‘您怎么竟然拿管仲跟我比!
管仲得到国君信赖是那样的专一,对国政的执掌是那样地长久,功业却是那样卑微——您怎么竟然拿管仲跟我比’,便是说管仲是曾西不愿做的,而您以为我会乐意做管仲那样的人吗!

公孙丑说:“管仲把他的国君辅佐成霸主,晏子把他的国君辅佐成名声显扬的诸侯——管仲晏子还不值得效仿吗?”

孟子说:“凭齐国的条件称王天下是轻而易举的。

公孙丑说:“像您这样说我这个学生就更糊涂了——再说凭文王的德行寿近百岁去世,还没能活着界普遍实施仁政,武王周公继续他的奇迹这往后才使仁政遍及天下。
现在提及称王天下居然随意马虎到这样的程度,那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吗?”

3.1.1[注释]

①公孙丑:齐国人,孟子的弟子,后来与万章等整理编著《孟子》一书。

②役夫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如果)您在齐国掌权,能再次建立类似管仲晏子的功业吗。
役夫,公孙丑敬称孟子。
当路,站在路中间,指执掌政权。
于,在。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一代名相,辅佐齐桓公,任内大力改革,富国强兵,使齐国称霸于诸侯,著有《管子》。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号“平”,是一位有远见、长于外交、对自己严格约束的政治家。
他聪颖机警,能言善辩,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
复许,再次涌现类似的情形,再次达成近似的效果。
复,再次,作动词,再次达成,再次建立。
许,大致靠近。

③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您真是个齐国人啊,只知道有管仲晏子便是了。
“子诚齐人也”,判断句。
诚,真,真的是。
而已矣,助词连用,增强语气。

④或问乎曾西曰:有人向曾西讯问说。
或,有人。
乎,介词,于,向。
曾西,即曾申,字子西,曾参之子。

⑤吾子与子路孰贤:您和子路谁更精良。
吾子,我尊敬的师长西席,您。
贤,更好,更胜一筹。

⑥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蹴,音cù。

⑦吾先子之所畏也:子路是我的先人敬畏的人。
所畏,敬畏的。
把稳,所~,相称于本日“的字短语”。
阐明后变成“~的”,不能再加“所”,“所~的”是有语病的表达。

⑧艴然不悦:顿时表现出很不高兴的样子,一下子不高兴了。
艴,查字典此字注音为fú或bó,我觉得应读bì,顿时不高兴的样子。

⑨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您怎么竟然拿管仲跟我比!
管仲得到国君信赖是那样的专一,对国政的执掌是那样地长久,功业却是那样卑微——您怎么竟然拿管仲跟我比。
何曾,怎么竟然。
曾,副词,竟然,居然。
于,介词,用,拿。
得君,受到国君信赖。
得,得到,得到任用,得到信赖。
君,国君,指齐桓公。
如,像。
彼,代词,他,复指管仲。
其,代词,那样的。
专,专一。
行,行使,执掌。
乎,介词,于,对,在。
功烈,功绩古迹。
卑,眇小。
破折号相称于“对付这样一个人”。

⑩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便是说管仲是曾西不愿做的,而您以为我会乐意做管仲那样的人吗。
“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是判断短语,意思是说曾西不愿意做管仲那样的人。
前一个“之”,放在“曾西”与“所不为”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
后一个“为”,认为,以为。
后一个“之”,代词,这样,指做管仲这样的人。

⑪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敷为与:管仲把他的国君辅佐成霸主,晏子把他的国君辅佐成名声显扬的诸侯,管仲晏子还不值得效仿吗。
以,介词,把。
其,自己的,他的。
霸,辅佐成霸主。
显,辅佐成名声显扬的诸侯。
为,做,这里是效仿的意思。

⑫以齐王由反手也:凭齐国的条件称王天下是轻而易举的。
本句是个判断句。
以,介词,凭。
王,音wàng,作动词,以仁政一统天下。
由,音义同“犹”。
反手,翻转手掌,比喻事情很随意马虎。

⑬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敷法与:像您这样说我这个学生就更糊涂了——再说凭文王的德行寿近百岁去世还没能活着界普遍实施仁政,武王周公继续他的奇迹这往后才使仁政遍及天下;现在提及称王天下居然随意马虎到这个程度,那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吗。
是,这样,指孟子说的这番话。
惑,迷惑。
滋,更加。
甚,程度加深。
破折号后面的话既是对“惑滋甚”的讲授,又递进出更深刻问题。
且,相称于“再者”“再说了”。
崩,君主去世亡。
洽,遍及。
武王,周武王姬发。
周公,姬旦。
大行,广泛施行,广泛遍及。
言,评论辩论,提及。
前一个“王”,音wàng,作动词,行王道统治天下。
若,像。
易然,这么随意马虎,随意马虎到这种程度。

3.1.1[解读与点评]

“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但是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这是孟子与公孙丑对话中说的话。
孟子在这番话中转述了“或”与曾西的一番对话,由于是转述的内容,是不宜加冒号将一体的转述割裂的。
以是转述的对话结句的语气是不能正常标示出来的。

《孟子》中这类转述情形较多,请把稳体会。

本章开始切入对话向我们供应的信息是,从公孙丑的角度看孟子险些有了“当路于齐”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