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这次武汉新型肺炎。

前不久,网上流传着一首关于预言肺炎的藏头诗,名为《黄鹤楼之千年预言》,题下署名为“唐·李白”。
但实际考证下来,这是人为地将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的诗句拼凑在一起,没有一句出自李白之手,整首诗跟李白也没有任何关系。

假的!

至于为什么要托于李白所作,大概一是由于李白有名,二则由于李白跟黄鹤楼颇有渊源。

李白在黄鹤楼写下的两首诗一首千古有名一首少有人知

的确,如今提起黄鹤楼,人们首先会想起的墨客便是崔颢和李白。
登上黄鹤楼,一望晴空万里,白云悠悠。
穿过迢遥时空,浮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定有崔颢的“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也有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崔颢的《黄鹤楼》诗被严羽评为“唐人七律第一”,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也由于意境幽美、笔墨绮丽而被人评为是“千古丽句”。
阳春三月中故人一去路途中的烟雾蒙蒙、繁花似锦,所到之处的繁华,都被他收在这七字当中了。

如果没有崔颢,黄鹤这种只在神话传说中涌现的仙鹤或许不会像现在这样人尽皆知;如果没有李白,黄鹤楼的万千光华或许也要打上一点折扣。

良久以前,后众人便附会了一场李白与崔颢的隔空比拼,说他看到崔颢的题诗而搁下笔,写“面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千年后,又有人给他安上了一个“预言家”的身份,强行派送了一首《黄鹤楼之千年预言》给他。

这两都城不是李白之作,但李白在黄鹤楼上,也的确留下了两首比较经典的诗。
他曾在这里送过别,也在这里听过曲。
他笔下的黄鹤楼里,不仅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涯流”的朴拙交情,也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悠悠乡思。

黄鹤楼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时只见深情不见伤感,将送别写得诗情满满;而这首听吹笛的诗则充满着惆怅。
诗读来,仿佛有一声声笛音在耳边响起,有望极长安不见家的乡思涌上心头。
随着这《梅花落》的笛声,面前也好似飘落下纷纭扬扬的梅花。

音与画,听觉与视觉,实与虚的转换,多么自然,多么动人心弦。

透过这些经典古诗,穿过黄鹤楼外莽莽苍苍的烟雾,滚滚流逝的江水,我们所感到的,不仅是千古兴亡与世事变迁,也有千古风骚人物的深深别情与悠悠乡愁。
这乡愁里,有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贡献,也请不要忘却李白这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黄鹤楼上送过别,黄鹤楼入耳过曲,但李白,没有做过“预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