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先对《念奴娇1》中苏轼平生及《赤壁怀古》的综述做些资料援引补充,以去除神秘感方便深入理解《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和苏轼词作的风格。苏轼的《赤壁怀古》作于1082年七月,因乌台诗案入狱贬至黄州之后两年,用现在的话说便是他当时有点儿政治流放犯的地位,从钦点稀世奇才的春风得意跌落到人生低谷没几个朋友敢搭理他。他受此严重打击后,心情比较错综繁芜。有评他受小人陷害“有一时悲愤也有旷达”(詹安乐《略谈苏轼的念奴娇》,傅藻《东坡纪年录》)。也有评他个性决定命运,入狱和才高盖人又爱发牢骚有关(“多情却被无情恼”, 他在人家院墙外走路都会恼)。在监狱里结交狱卒朋友,他应领悟到“世间有才与无才并存的意义” 和把握“墙里秋千墙外道”的分寸《蒋勋说宋词》,从而修为真真升华到“不应有恨”的豁达原谅。不论后人如何评说,在43岁不惑之年经历监牢之灾,文学史上恃才的苏轼蜕变发展为了豁达的苏东坡。以是同列为豪放派,王国维品出了“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的细微差异(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
关于苏轼的作品风格与文学地位,詹安乐(《宋词散论》)评“苏轼之前,词的书写范围多局限于男女情爱,儿女心肠 …… 一样平常以温顺宛转为主。”到了苏轼,范围扩大到“举凡纪游、怀古、感旧、唱和、谈禅、说理都利用词”。词的风格也“一洗绮罗喷鼻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手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胡寅《题酒边词》)。这样词从之前“市民阶层歌楼舞馆协乐应歌的东西”,发展为可以作“士大夫抒写怀抱,议论古今的工具”。蒋勋评苏轼词“险些是一扫唐代贵游文学的风气。”《蒋勋说宋词》苏轼摈弃“贵族气的华美大气挥霍的美学觉得”,建立起宋代词风中的平实。“平实”的风格便是说苏轼可以把世俗的措辞(中古口语)放入作品中。比如“故垒西边,人性是,三国周郎赤壁”便是他平实道来自己对历史的感想熏染。又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多情应笑我”,这都是很口语,靠近口语,信手拈来,绝不费力。这不妨碍他的词意境开阔。因他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和旷达胸襟,他在一首词中,即能走进历史看“三国周郎赤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也能调侃现实“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既有“乱石崩云,惊涛拍岸”的波澜壮阔,也有“小乔初嫁了”的柔美。正合了王国维所述“境界为探本之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称高格,自有名句”和“诗词贵自然”,“大家诗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对初学者一个自然的疑问是:我怎么写诗词就不能像苏轼那样一挥而就的自然呢?我以为这个问题一小部分可以从词的不同语法特点来理解。王力《诗词格律十讲》述:“由于文体的不同,诗词的语法和散文的语法不是完备一样的。律诗为字数及平仄规则所制约,哀求在语法上比较自由;词既以律句为主,它的语法也和律诗差不多。这种语法上的自由,不但不妨碍读者的理解,而且有时候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艺术效果。诗词几个主要的语法特点: 1.不完备句,便是主谓宾不全的句子;2.语序的变换;3.对仗上的语法;4. 炼句”。今人初学写格律诗词的一个生理障碍是因受当代口语文主谓宾定状补语法演习多年,运用不完备句及语序变换开始会有不适应感。肃清这种不适应感会有助于入手创作。(小窍门:留神家里学龄前孩子话说不全颠三倒四的童言童语,再体味欣赏一下以色列最伟大的墨客耶胡达 阿米亥说孩子天生是墨客的睿智)。
其余语法上的自由,会否妨碍读者的理解?大多不会。但也有导致解读多重性的情形。比如《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有解读为周瑜,有解读为诸葛亮。周瑜和诸葛亮都羽扇纶巾,又都参与了火烧赤壁。很难说苏轼原意到底指哪位(细究也无意义)。这不妨碍对这首词整体思想感情的理解把握。还有到底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还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仅断句一字不同,意思可以解读不同(夏方进《诗词创作与格律》,龙榆生《唐宋词格律》)。诗词解读的多义性本身是诗词理论的一个有趣领域。多位墨客表达过相通或附近的意思,如“诗歌的意义在于解读的无穷可能性。诗歌不论以何种形式表现,都是对天下一部分原形的解剖或描述”(湖畔烟树:博雅空想国于慈江诗歌点评留言)。又如“真想知道人间间有什么原形的话,就必须面对:词语是诗歌的一个卧底”(臧棣:诗道鳟燕2017)。再如“我把今生的一部分 一笔一笔藏进了这幅画里 我与谁捉迷藏 来世高高悬挂在循环的颜色之上”(潇潇《寒冷是温暖的一部分》)。在有限的诗词和人文知识范围内,我个人不雅观点是诗歌的多义性及其运用是一个认知学科,生理学科和诗词艺术交叉领域的前沿问题,非常有趣值得探究。』
下面谈谈学习唐宋词音韵格律的点滴心得。词最初称为“曲子词”,便是歌词,是配乐的。作词称填词称倚声,即指根据乐谱(词调)的音律节拍写词,“在句读和韵味上都得和乐曲的节拍正好相谐和”(龙榆生《词学十讲》)。音乐性是词的基本特色,以是词格外有音韵美。而音韵“曲调的轻重缓急和节奏关系要和起伏变革的感情相合”,即“声容为表情”, “声与意要相谐”。词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但音韵美还是以句式是非平仄押韵保留下来。
词深受近体格律诗影响。文人词最初便是五七言加虚词以调度配乐的。但词的句式变革又比近体诗繁芜丰富的多。一首词中除近体诗中常见的五言七言,也可以有其他字数的句子。以是词又称是非句。但这个是非句不是随意的。每种词调(词牌)对字数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格式规定。这个格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韶光推移发展产生变格。就好比现在的歌曲,一首好歌有最初的原创,流传开来,不同风格的演唱者(比如崔健和李玉刚)也可以有不同的演绎,演绎也可以演绎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力在《诗词格律十讲》“词律”一讲中曾就此有所细究:“古人所谓词谱,乃是摆出一件样品,让大家还是去填。”“万树(著《词律》)是清初时期的人;在万树以前,词人们早已填词,那又依照谁人所定的词谱呢?古人并不须要词谱,只要有了样品,就可以照填。”然后他连续穷究:“拿谁的词来做样品呢?如果说写《菩萨蛮》要拿李白原词作样品,李白又拿谁的词做样品呢?实在《菩萨蛮》的最早作者并不须要任何样品,由于《菩萨蛮》是按曲谱而作出的。民间作品多数是入乐演唱的,以是只须按曲作词,而不须要还是填词”。王力讲求一番得出的不雅观点是: “本来,唐宋人填词就有较大的灵巧性,以是一个词牌每每有几种别体。词华夏来便是律句占上风;有些词的拗句又被后代词人改为律句。有些词,如《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在开始的时候就有相称大的灵巧性,所往后代更自由一些。大致说来,小令的格律最严,中调较宽,长调更宽。我们研究词律的时候,既要仔细讲求它的规则,又要知道它的变革,不求甚解和胶柱鼓瑟都是不对的“。另龙榆生《词学十讲》举有改词韵平仄以达到声意情相谐的例子:第三讲“选调和选韵”提及姜夔创作《满江红 – 白石道人歌曲》,没有遵照古人入声仄韵韵脚,“把许多收脚的字调都改用了平声,就急速使人感到音节谐婉,富有雍容华贵的情调。”历史沉淀下来到底一共多少词牌及变格呢?清陈延敬/王奕奉康熙命编纂的《钦定词谱》就收录有唐宋金元826词牌,2306变格。
所谓一个词牌的正格(体)是个中一种可能最常用的,但不一定是最初的格式。比如本篇涉及的《念奴娇》词牌在正体外又有十一个变体(百科百度)。《念奴娇》据传最初是唐明皇天宝年间(741-755)为女高音歌唱家念奴所制。“(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本年夜石调《念奴娇》,世以为天宝间所制曲”(龙榆生《诗词十讲》引《碧鸡漫志》卷五)。但《念奴娇》词牌正体因此苏轼的《中秋》为样本。而前文所述苏轼的《赤壁怀古》是一变体。苏轼的这两例词格是《念奴娇》词牌最初的格式吗?在我阅读的词学书本中没有查到记录。仅从年代看,超过唐宋相隔300余年,有演绎变革应是自然。再者“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余文豹《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而念奴虽声震云霞,声情高亢激越,但“奴家本是一女娇娘,又不是那男儿郎”(电影《霸王别姬》程蝶衣戏词“思凡”),很难想象为她量身度制的《念奴娇》会完备有关西大汉唱“大江东去”的声韵起伏。
谈到词韵的变革,那什么是诗词的韵?“韵大致便是拼音里的韵母”。“押韵,便是把两个或更多同韵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王力《诗词格律十讲》)。为什么王力说“大致”?这里有至少两层含义:第一当代汉语拼音韵母有单韵母和复韵母之分。复韵母有韵头韵腹韵尾。押韵时韵头不计。第二由于汉文虽“书同文”,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变更,音有转移”(张朋朋《要用中国笔墨学辅导汉字和汉文教诲》引古代音韵学家陈第(1541))。汉语发音从历史纵向看有上古汉语(先秦),中古汉语(唐宋)和当代汉语;从地域看,当代汉语还有普通话和多种方言。当代汉语普通话利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汉语拼音注音系统是1958年正式履行推广的。发音标准紧张采集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百度百科》。而唐宋期间的官话(雅言)是中古汉语, 是因历代迁都而领悟洛阳和金陵口音的雅言,发音利用切韵规则。切韵是利用两个汉字标音一个被切的字。其余汉语有音调。押韵不仅考虑韵母,还有音调。现在的普通话有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去声统称仄声。中古汉语音调粗分有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和入声。入声在闽粤方言中有保留。上声,去声和入声统称仄声。中古汉语的发音和当代普通话是很不一样的。有多不一样?对只会普通话的北方人听起来觉得是一恍惚就跟不上读到哪句了。想走近体验一下,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粤语读《赤壁怀古》和后人以切音拟中古汉语诵读的《水调歌头》。(网络:“宋朝人是怎么读宋词的?中古汉语-北宋官话《水调歌头》)。
唐代墨客写词一样平常利用诗韵,依据和创作近体格律诗一样的官方韵书。清代道光年间苏州人戈载以唐五代和宋人的词为依据,对词韵做了整理归纳分类编辑成《词林正韵》,通用至今。《词林正韵》有十九个韵部。前十四个韵部每部含平声和仄声(上去)。十五至十九是入声部。把稳入声在旧词韵中虽也一样平常标为仄声但韵部单独归类。为适应措辞发展现状,促进诗词创新和繁荣诗词发展,中华诗词学会依据普通话为读音标准,在2005年试行推出《中华新韵典》。《中华新韵简本》将汉语拼音35个韵母划分为十四个韵部:麻波皆开微豪尤,寒文唐庚齐支姑。四声里不保留入声。对新旧词韵利用的辅导方针是: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 (百度百科中华新韵词条,引《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
#作者简介#
孙懿,北大天体物理专业校友。电子工程硕士,物理博士,通讯专家。大学期间曾因体弱习武。喜好孩子与大自然。现居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