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经·小雅·出车》里有:“赫赫南仲,玁狁于襄”句子的意思翻译成口语文:威仪非凡的南仲,扫荡玁狁得胜。
这首诗,表现的是周宣王初年南仲统帅将士讨伐玁狁的故事。

在《史记·匈奴列传》里有:“ 匈奴 ,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
唐虞以上有山戎 、獫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翻译成口语文:匈奴的先人是夏侯氏的后代子孙,叫淳维。
唐尧、虞舜之前就有山戎、獫狁 、 荤粥,居住在北方蛮荒之地,随着畜牧活动而迁移。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在《史记索隐》里是这样阐明荤粥的:“匈奴之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

同样是在《史记索隐》里,还有这样一些记述。
张晏曰:“淳维以殷时奔北边”。
张晏是三国期间的中山国人,《汉书》的注家之一,著有《地理记》。
而乐产的《括地谱》里记载:“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去世。
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
《风尚通义》是东汉学者、泰山太守应劭辑录的民俗著作,《风尚通义》里记载:“殷时曰獯粥,改曰匈奴”。
东汉经学家服虔说:“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
三国期间,吴国领修国史《吴书》的历史学家韦昭说:“汉曰匈奴,荤粥其别名”。

猃狁淳维荤粥山戎都是匈奴的旧称

《淮南子·齐俗训》:“故四夷之礼不同,皆尊其主而爱其亲,敬其兄;猃狁之俗相反,皆慈其子而严其上。

《汉书·霍去病传》:“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荠,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
”唐代著名儒家学者和经学家颜师古在《汉书》做注时引用了服虔的说法,称荤允“尧时曰熏鬻,周曰猃允,秦曰匈奴。

在《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里有:“海内怫郁,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幕义。
”这段话是章武元年刘备称帝,马超升迁骠骑将军兼任凉州牧,进封犛乡侯受爵位策书上的话:“天下都很朝气而怨恨,无不想归本反本,氐羌人的全部顺服,周边少数民族都敬仰正义。

西晋文学家陆机五言诗《饮马长城窟行》:“冬来秋末反,去家邈以绵。
猃狁亮未夷,征人岂徙旋?”

多友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1980年在陕西省长安区出土,一样平常认为多友鼎系周厉王期间,由封爵前的郑桓公制作,多友鼎铭文:唯十月用。
玁狁放兴,广伐京师。
告追于王,命武公遣厥方士,差追于京师。
武公令多友,率公车,差追于京师。
翻译成口语文:这事发生在十月。
玁狁专横獗,大举反攻袭击京都。
周王处境告急,传令武公派军队增援都城。
武公命令多友率领军队,驰援京都军民。

关于周王室与猃狁的战役,史籍和其他的青铜铭文中也有很多记载,个中,最威信确当属传世名器《不其簋》的铭文。
铭文如下:唯玄月初吉戊申。
白氏曰:“不其,驭方玁狁,广伐西艅,王令我羞追于西。
余来归献禽,余命女御追于。
女以我车宕伐玁狁于高陵,女禽折首执讯。
戎大同从追女,女及戎大敦女休弗,以我车函于艰。
女多禽折首执讯。
”铭文解读翻译成口语文:玄月初戊申之吉日。
白氏说:“不其,朔方的玁狁再次作乱,大肆陵犯我们的西部边陲地区。
天子命令我督师讨伐玁狁于西地,我班师回朝时必须献上擒获的俘虏。
我命令你驾御战车追击仇敌到黄河的西部源头。
你就以我的战车讨伐玁狁于高陵。
你斩杀俘获的仇敌很多。
戎人集结大队报复性追赶你。
你又与戎人展开了大规模搏杀。
并及时安全地撤退,避免我军陷于困难的处境。
你斩杀俘虏实在太多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