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原诗:
【七言律诗】《秋色》
出品/永胜
有花有酒恨时凉,
难得前庭咏月光。
晚入茅庐新菊盛,
关门落叶老梧黄。
谈经夺席穷途计,
论道危言治世方。
不寐传鸣天一韵,
清风顾我跨年长。
——————
【诗词制式】
〖韵〗《平水韵》,下平七阳。
〖律〗七言律诗,平起首句入韵。
【诗题注释】
以“秋色”作为拟古诗题,是为咏怀诗。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诠释】
◎首联|有花有酒恨时凉,难得前庭咏月光。
出句以“有花有酒”作起,以“恨时凉”作兴。
对句递进,以“咏月光”二次入兴。
★诗题中的“秋色”从何而来?
自然是来自于花、酒之间,而“凉”自然也是有色的,这便是“移觉”的技法。
正是由于“难得”,以是才有了“月光”的色,这是二次移觉。
此联为兴兼赋的手腕。
◎颔联|晚入茅庐新菊盛,关门落叶老梧黄。
★作为诗词,尤其是律诗,大多在首联破题起兴,且省略主语,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兴”的身分,这种以第三人称口吻叙事,以第一人称 视角不雅观照的做法,也是律诗铺排的常见手段。
出句中“晚入”是景象营造,“茅庐”、“新菊盛”是物象营造,全句为事象营造。
同理,对句中“关门”是景象营造,“落叶”、“老梧黄”是物象营造,全句为事象营造。
此联 系“有我之境”。
★意境,是作为诗词意象的排列组合,摹写诗词是要将个人情绪,通过意境的营造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我们说,诗词的创作,各种景象、物象、事象有可能被古人写遍写完,而意境则远远不能够被穷尽写完。
因此,作为鉴赏诗词,我们须要看到的,是诗词创作者的意境创新,所谓“旧瓶装新酒”,而通过作品来剖析作品的意境高低,也是鉴别一首诗词是否精良的关键所在。
此颔联这里便是在看重意境的营造,其目的是为了颈联的生发效果而作出铺垫。
此联为兴比兼赋的手腕。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颈联|谈经夺席穷途计,论道危言治世方。
此联化典。
出句引“夺席谈经”事。
●背景知识:
《后汉书.戴凭传》记载:“〔戴凭〕年十六,郡举明经,征试博士,拜郎中。时诏公卿大会,郡臣皆就席,凭独立。光武(刘秀)问其意。凭对曰:‘博士说经皆不如臣,而坐居其上,因此不得就席。’帝即诏上殿,令与诸儒难说,凭多所阐明。帝善之,拜为侍中。”
◎阐明: 一次朝会,天子令群臣说经,相互问难,经解不通者让席位于能通解者。戴凭连夺五十余席,京中人夸其“解经不穷戴侍中”。后以“谈经夺席”指在谈论学问中高人一筹,能折服他人。
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下》:“抗颜聊为师,谈经屡夺席。”
当代 柳亚子 《感事呈毛主席》诗:“夺席谈经非五鹿 ,无车弹铗怨冯驩 。”(以上内容部分源自网络)
对句引《汉书·贾捐之传》中句:“臣幸得遭明盛之朝,蒙危言之策,无忌讳之患。” 颜师古 注:“危言,直言也。言出而身危,故曰危言。”(网络笺注)
夺席谈经与论道危言,都是古人垂范的范例,它告诫我们只有正颜凛色,才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联兴比兼赋的手腕,系无我之境。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尾联|不寐传鸣天一韵,清风顾我跨年长。
“不寐”,是为了呼应首联对句的月光,以及颔联出句的晚入。
诗词的创作必须要做到首尾呼应,不能自说自话,缺少内在联系。
“传鸣”,是公鸡晨鸣。
“天一韵”,是霞光普照,天地一色。
对句中的“清风”也是有颜色的,这便是通感的技法,只是此处用了“隔”的手腕,不易被察觉。
如果说首联出句的“恨时凉”是暗喻,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的话,那么尾联对句的“顾我”是表达些许自我安慰,由于“年”纵然再长,也要跨过的。
而这个“年长”,同样是呼应了前面的“时凉”,做到了有始有终。
此联为兴比兼赋的手腕。
【诗词通解】
有花有酒恨时凉,
难得前庭咏月光。
晚入茅庐新菊盛,
关门落叶老梧黄。
谈经夺席穷途计,
论道危言治世方。
不寐传鸣天一韵,
清风顾我跨年长。
¹ 有花有酒又有什么意思呢?这世道依旧是那样的薄凉。
真是难得能有好的心情,在月下吟诗作赋。
² 你看那傍晚的茅庐里新菊正在绽放。
随着关门的声音,那片片落叶也昭示着梧桐叶的渐黄。
³ 还记得谈经夺席的戴凭和论道危言的贾捐之(字君房,贾谊的曾孙)吗?他们当年能够正颜凛色,那是须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⁴ 天地同色让我知道一夜未眠,可能只有清风抚慰我,对这凄凉天下的无奈与感伤吧!
【诗词总结】
作为一首以“叙住所寂寥为寄”兼“怀思寄情”的咏怀诗,作者以隐喻、借喻的办法通过化典、拟人等手腕,从有我之境延伸至无我之境,以无我之境重回有我之境,将感遇、咏物、怀思、生发熔于一炉,预示着新旧交替的秋之思绪。
【诗后语】
拟古诗词,其立意非常主要,作为创作不仅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须要具备完善的诗词技法以及手段运用的能力,而更主要的,是要将意境与诗词内容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化境,而且还要能够出境入境,否则只能是在诗词的大门外打转转,写一些假诗词聊以自慰而已!
——“听讲座、多读书、勤练笔、敢献丑,一年后你也可以成为墨客”!
——————
备注:本文作者为京城前资深媒体人,曾担当《公民日报·市场报》周刊副主编。
自2018年开始,永胜老师在平台上开办公益诗词讲座以来,目前已经培养了4000多人次的诗词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