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和颜回谈一整天话,他没有一句反对、违背的,像个缺少心智的愚蠢之人。
可是过后我不雅观察他一个人独处时,创造他又能够很好地发挥、扩充、运用。
可见颜回并不愚蠢。

论语为政篇9不违真理即福慧盲从邪说是真愚

【解读】

不违真理如愚而不愚,攻乎异端如不愚而愚。

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好玩弄权谋的小人最希望别人迷信他、盲目崇拜他。
霸占欲强、掌握欲强、刚愎自用的痴人,最希望下属和子女愚忠愚孝。

有人看到孔子讲忠孝、讲无违,就诬蔑孔子是单方面掩护统治阶级利益,就攻击孔子是愚忠愚孝愚民。
实际上,这是缺少最基本的辨别能力。

真品和赝品能一样吗?真理和邪说能一样吗?

正如宝石与假宝石、儒与伪儒、君子与伪君子有实质差异一样,忠孝、不违与愚忠愚孝、迷信、盲目崇拜乃至顺非而泽也有实质差异。
现实中,常常有人拿后世的伪君子、伪儒来批驳孔子和儒家。
这完备是真假不分、是非颠倒。

比如,赵高颠倒黑白。
他也追求群臣对他不违如愚。
这和孔子讲述的“忠孝、无违”能一样吗?这和颜渊对孔子讲述的贤人言教“不违如愚”能一样吗?

如果真的不违于赵高,那便是缺少心智的愚。
如果不违于真理、贤人、孔子和道德仁义礼,那便是如愚而不愚。

鹿和马,随意马虎分辨。
对一些掩罪藏恶、巧语令色的人和思想辞吐,就不那么随意马虎分辨了。
这就要磨练每个人的目光。
目光从何而来?源自学识和聪慧,源于贤人经典言教。

只有不道听途说、不断章取义,亲自学懂弄通了贤人经典言教,才能有一双火眼金睛。

有的人虽然不通经典,乃至大字不识,却能对贤人言教闻即生信、勤而行之,这便是先天宿世的福分和慧根,便是上等根器。

颜渊不仅学懂弄通了贤人言教,而且能够发挥,便是上上等根器。
孔子不仅当面稽核印证他,而且“退而省其私”,解释孔子是明师,具有贰心道眼,能够于言语动静之际、接见问答之表,不雅观到颜渊个人独处的情形,不雅观到“其心三月不违仁”。

这和佛玄门开悟之人相互印证是同样的道理。

有人认为颜渊寿命短,就轻看他。
这是不睬解“有道真富贵”、“朝闻道夕去世可矣”的道理。

如果对小人邪说恶行轻信盲从,对贤人经典言教善行却深度疑惑,便是福薄慧浅的下下根之人。

【注释】

颜回(前521年~前490年或前481年),颜氏,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鲁首都城人(今山东省曲阜市),另说今兖州人(或是原籍),居陋巷(兖州建有颜庙、陋巷牌坊),尊称复圣颜子,颜路颜无繇之子。
“年十三,入孔子之门”,孔子最得意弟子,七十二贤之首,极富学问,好学、善学、仁德贤的象征。

颜回能安贫乐道,终生未仕,好学不倦。
他生平追随孔子,天赋德慧,“尚三教(即夏教忠、殷教敬、周教文)”,期于“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对孔子学说身体力行。
孔子常夸奖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颜回具有淑世济人的入世情怀和民本主义精神。
他认为空想社会是君臣齐心专心、高下和蔼、衣食富余、老少安康。
其手段紧张是教养;有屈服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成分。

颜回刚入孔门时,在弟子中年事最小,性情又内向,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有人便以为他有些愚。
就连孔子一时也难以断定颜回的资质究竟属于哪个层次。

颜回较早地体认到孔子学说的精湛博大,以爱崇千古圣哲之情爱崇孔子,其亲若父与子。
因而后人评价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

颜回随师漫游列国时,其子颜歆已五岁,后来也成为孔子的弟子。

“颜渊弱冠,而与仲尼言《易》。
”归鲁之后,颜回除讲学外,便是帮助孔子整理古代文籍。
颜回在整理时,不限于一样平常的刻写与编简,而是着重于考证及校正,把漫游列国时所得到的不同古籍互作参证,去伪存真。
特殊是《易》,颜回是紧张整理人之一。
在整理过程中,颜回呕心沥血,甚至劳累而去世。
颜回去世后,孔子在颜回对《易》所作整理的根本上,又经由“韦编三绝”的费力,才给后世留下一部完全的《易经》。

儒分八派之一——“颜氏之儒”即为颜回弟子在继续颜子思想的根本上发展起来的儒学支派。

“愚”,缺少心智,鬼迷心窍。
金文=(禺,像手持面具、装神扮鬼)+(心,惑),造字本义:欺弄不知情者。
篆文承续金笔墨形。

未见世面为“蒙”;内心阴郁为“昧”;缺少心智为“愚”;无知且钝为“蠢”。

例句:

三赦,曰惷愚。
——《周礼·司刺》

靡哲不愚。
——《诗·大雅·抑》

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修身》

“私”,还没出土的小苗。
“禾(禾苗)”+“厶(头朝下、未出生的胎儿;活气)”。
引申为暗中、独自未公开、未归公。

“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舞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例句:

谭公维私。
——《诗·卫风·硕人》

“发”,“發”,根据号令,沿着精确的方向和大道一同前往。
有序提高步伐。

本字“髪”,金文=(犬)+(首),造字本义:狗颈上的长毛。

合并字“發”,甲骨文=(两只脚,助跑)+(手持标枪),造字本义:手持标枪,双足飞奔,借惯性将标枪投向野兽或仇敌。
金文加“立”,站着的人;有的金文加“弓”,表示用弓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