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对仗句中,有一种比较分外的对仗形式,古人称之为句中对,又叫做当句对。
例如: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
游蜂在句中对仗舞蝶,又和下联的孤凤对仗。

句中对有争议的是,上联或者下联自己是句中对,但是上联和下联却不对仗,这种情形古人是怎么看的呢?

一、终造孽也

宋朝范晞文《对床夜语》中,对付杜甫律诗中的对仗,提出了疑问:

老杜诗:“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以“终日”对“两边”。
“不知云雨散,虚费短长吟。
”以“短长”对“云雨”。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天生。
”以“天生”对“雨露”。
“景致悲游子,登临忆侍郎。
”以“登临”对“景致”。
句意適然,不觉其为偏枯,然终造孽也。
柳下惠则可,吾则不可。

奇怪的句中对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杜甫这两句诗对纰谬仗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是杜甫五律《子规》的颔联: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东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不知云雨散,虚费短长吟,出自杜甫五律《渝州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的颔联:

闻道乘骢发,沙边待至今。
【不知云雨散,虚费短长吟】。
山带乌蛮阔,江连白帝深。
船经一柱不雅观,留眼共登临。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天生。
出自杜甫五律《屏迹三首》的颔联: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天生】。
村落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杜甫这几首诗以“终日”对“两边”、“短长”对“云雨”、天生”对“雨露”。

《对床夜语》中认为,杜甫三个颔联句意自然流转,以是我们没有以为是诗病(偏枯:不平衡,半身不遂)。
但是终归不符合律诗的法度。
作为杜甫可以,我们作诗则不可以。

二、两种句中对

范晞文杜甫的颔联“终造孽也”,元朝盛如梓在《庶斋老学丛谈》中,对付这种对仗进行理解读: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天生。
”前辈之说未当,殊不知此就句中对。
集中此法多。
《庶斋老学丛谈》

盛如梓说,前辈人的解读不恰当,这种属于句中对,在老杜的诗中有不少:

如“献纳开东不雅观,君王问长卿”,“景致悲游子,登临忆侍郎”,“不知云雨散,虚费短长吟”,“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新”,余不具述。
七言如“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千状万态,不以一律拘也。
《庶斋老学丛谈》

盛如梓举例的老杜诗中句中对联,有的“既自对,又对句相对”,例如: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桃花对杨花,黄鸟对白鸟,同时桃花对黄鸟,杨花对白鸟也可以。

有的“句中自对,对句不对”,例如:

献纳开东不雅观,君王问长卿。
君王和长卿对仗,但是与上联则不对仗。

三、句中自对,对句不对

可以看出,范晞文《对床夜语》评价杜甫律诗“终造孽也”的对仗,便是指“”句中自对”,但是“与另一句不相对”的征象。

这种对仗的办法,不仅在杜甫诗中可以见到,其他人的作品中也有,例如元稹的《褒城驿》

严秦修此驿,兼涨驿前池。
已种千竿竹,又栽千树梨。
四年三月半,新笋晚花时。
怅望东川去,等闲题作诗。

四年三月半,新笋晚花时。
四年对三月,新笋对晚花,但是四年对新笋、三月对晚花则不工致。

又如王维《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天对地,有对无,但是天地与有无相对不工致。

四、字数不同的句中对

句中对,有的字数相等,有的字数不相等。

1、字数相等

一字对一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天对地,有对无。

也有两字对两字,四年三月半,新笋晚花时。
四年对三月,新笋对晚花。

七言的例如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中,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醉客对醒客,晴云对雨云。

字数对等的句中对,大多涌如今必须对仗的联中(颔联或颈联)。

2、字数不相等

字数不相等的句中对大概多,例如二字对一字: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对关。
也可以看做四字对三字,秦时明月,对,汉时关。
又如李商隐诗中,秦楼鸳瓦,对,汉宫盘。

李嘉祐 (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中,二字对三字:细草绿汀洲,细草,对绿汀洲。

不过,这些字数不对等的句中对,基本涌如今不必一定对仗的联中。

五、八句全是句中对

李商隐有一首七律《当句有对》,八句都是当句对: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忆孤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可以看出,首联和尾联,属于“句中自对,对句不对”,平阳(汉代平阳侯的府弟)对上兰(上林苑有上兰不雅观,唐朝公主学道之不雅观); 秦楼鸳瓦对汉宫盘(,金仙桐人承露盘);三星对三山,紫府对碧落。

颔联与颈联属于“既自对,又对句相对”。
池光/花光,对日气/露气,游蜂/舞蝶,对孤凤/孤鸾。

六、当句对的起源

宋朝洪迈《容斋随笔》提到诗文中当句对(句中对)的起源时说:

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
盖起于《楚辞》“惠烝兰藉”、“桂酒椒浆”、“桂掉兰”枻、“斫冰积雪”。
自齐、梁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
如王勃《宴滕王阁序》一篇皆然。

实在不仅在楚辞中,在诗经里也有当句对,例如《诗经·邶风·击鼓》中:

去世生契阔 ,与子成说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去世生契阔,去世对生,契对阔;去世生对契阔。
都是当句对。

结束语

上联或者下联自己是句中对,但是上联和下联之间却不对仗,例如杜甫的“”桑麻深雨露,燕雀半天生”。
前面对仗,后面不对仗,我个人认为该当是高下联失落对。

至于“”不知云雨散,虚费短长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头尾(江流外,山色中)对仗很工致,中间不太工致,综合来说,我个人以为是一种宽对。

@老街味道

骚人骚客风骚,古诗中的骚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