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会对这位才子很好奇,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理解一下他,袁中道,字小修,一字少修,明代著名文学家,“公安派”领袖之一。他是“公安三袁”中年事最小的一个,袁中道却是最富有开拓精神的一个。袁中道16岁中秀才之后,就以豪杰自居,他性情豪迈大方,喜好与他人交游,为“公安派”的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后来的袁中道参加科举考试的路途不是非常顺利,但是充满才情与哲思的他末了还是考取了进士,真正以正统士人的身份在文坛上霸占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他的作品却富于变革,不拘泥于古制,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内在的心灵悸动与思想跳跃同外界事物奥妙结合融汇在一起,进而形成了“独抒性灵”的不落窠臼的风格。
下面这首五言绝句《夜泉》便是一个范例代表,: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明代 袁中道《夜泉》
袁中道的这首五言绝句在准确洗练的笔墨中作者营造出一个空灵宁静的意境出来,充分发挥自己心中奥妙灵动的想象,充分表示了“性灵”的特点。
实在,此时的袁中道正在经受一段不太顺利的人生阶段。一是他科举考场上多次都是名落孙山,落寞失落意;二是他的长兄袁宗道放手凡间,痛失落亲人。惆怅的袁中道就到玉泉山中游历来欣赏清爽宁静的景致,试图以此来排解愁绪,但是在这首五言绝句之中,我们却丝毫没有感想熏染到有一丝的萧飒悲苦之气。
在这里,袁中道紧张利用了以景造境,以境托声的写法。开篇一句“山白鸟忽鸣”没有一个字提到“月”,但是却无处不在写“月”。此时玉轮冉冉升起,将山岭都染白了,已经入巢的鸟儿忽然被惊醒,就冷不丁地鸣叫起来了。这句让人读起来觉得是化用了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意趣,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共同创造出一个高妙的境界。接着第二句“石冷霜欲结”则是从作者的觉得出发,袒露在夜晚之中的石头冷得霜都要凝集起来了,从侧面很好地表现出了环境的寒冷。实在这里也是将作者此时坐在石头上凝神谛听的形象表现了出来,使人如见其景,如见其人。
紧接着从三四两句开始作者开始将自己的视线落到夜泉之上:“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在白天朝阳照满人间间的时候,山泉清晰可见,却是一种别样的美,但是到了夜晚的时候便是一种更为精妙的美了。夜幕下的山泉与月光交相照映,流淌着的仿佛是一条铺地的雪练一样平常,并不是说夜幕下的山泉水不流,而是说如水的月光与流动的水融为一体令人有了这种觉得。个中的一个“化”字就十分奥妙地将那种一瞬间的变革带来的新鲜感与灵动感表现了出来。
这首短小的五言绝句营造了一个空灵宁静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逐渐会有一种超然物外的觉得,逐渐将内心里的苦闷愁苦排解掉一些了。而且读者也会在这种境界中得到一种沁入心灵的美好觉得,这或许便是袁中道“独抒性灵”的生花妙笔所创造的一种奇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