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诗或者委婉蕴藉,或者用典化用,或者故意隐晦,没点文化还真就读不懂,例如本文中的这3首诗。

但当你存心真把这3首诗读懂了,会拨云见日,诗意顿时溢出满纸。

不信?读完本文便会举双手赞许,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3首佳作。

第1首 元朝萨都剌的《纪事》

当年铁马游沙漠,万里归来会二龙。

没点文化真读不懂的3首诗当我解读完你会恍然大年夜悟大年夜呼精彩

周氏君臣空取信,汉家兄弟不相容。

祇知奉玺传三让,岂料游魂隔九重。

天上武皇亦洒泪,世间骨肉可相逢。

如果我不阐明,你能读懂这首诗吗?能读懂切实其实定百里挑一,由于这首诗隐蔽着一个兄弟争夺皇位、誓不两立的史实。

这首诗可以当作历史来读,讲述的是元朝武帝两个儿子元文宗、元明宗为争夺帝位,伯仲相残的宫廷秘事。

元武宗去世后,1328年9月,元文宗(图卜特穆尔,武宗次子)在元朝都城大都登基,改元天历。
1329正月,他的哥哥也便是曾经远走大漠的周王(和实拉,元明宗,武宗宗子)不甘示弱,也在和宁以北登基,成为元朝的另一个天子,即元明宗。

元文宗一看,一个朝代有两个天子可弗成,而且和实拉是自己的哥哥,于是他发扬了“高着风”,明确见告哥哥和实拉,自己不想当天子了,多次让和实拉进京,要把皇位传给他,自己当个王爷就很知足了。

他的哥哥元明宗和实拉也是个实在人,就信以为真,高高兴兴地往大都赶,希望能够早日登基,一统天下。

元文宗图卜特穆尔为了表示衷心,亲自出京城往北欢迎自己的哥哥。
1329年8月4日,元文宗和元明宗兄弟二两人终极在大都附近的王忽察都相会。
两人相见甚欢,抱头痛哭,然后元文宗摆酒宴接待哥哥,两人饮酒作乐,给外人觉得兄弟情深,一派祥和的气氛。

但相聚4天后,元明宗和实拉忽然暴崩,去世因呢?只假如正凡人都能想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首诗写的便是这段史实,元文帝和元明宗两人千里相聚,给外人看来兄弟情深,实则暗藏杀机,亲兄弟也不能相容。
他们的父亲如果在天上看到兄弟残杀的这一幕,也会洒泪。
兄弟两人去世后在地府相逢,如何面对面?真是留给后人无限遐思。

此诗再现了古代帝王伯仲相残的凄凉故事,揭示了皇室斗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恐怖,蕴含对骨肉亲情的深切呼唤。

朋友们,看完我的解读,是不是读懂了这首诗?

第2首 唐朝李商隐的《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这首诗比上一紧张好懂得多,但经由我的阐明,你对此诗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紫泉”代指长安,“芜城”指的是江都,这句意思是隋朝都城繁华昌盛,富丽堂皇,胜似人间瑶池,但隋炀帝杨广仍不知足,他贪恋享受,随意率性妄为,想把更多繁华城市作为帝都。

本联突出隋炀帝不务正务,放肆享乐,废弃之心和享乐之态尽出,叙事而不点破,讽刺委婉蕴藉。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日角”指额角突出,古人以为这是帝王之相,据《旧唐书》记载,李渊召见唐俭,唐俭说:“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
”可见这里的“日角”指的是唐高祖李渊。

“锦帆”指隋炀帝乘坐的豪华龙舟,据《开河记》记载,隋炀帝自洛阳迁驾大梁,曾命令造500艘大船,泛江沿淮而下,连绵千里不绝,锦帆过处,喷鼻香闻百里,奢侈无限。

此联说的是如果不是李渊起兵推翻隋朝,而让杨广连续当天子,那他肯定更梦想享受,他的龙舟终极肯定会遍布天涯海角,游山玩水,奢侈无度。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这联也用典,据《隋书 炀帝纪》记载,隋大业十二年,隋炀帝在上景宫命人网络大量的萤火虫,装了满满好几袋子。
夜晚他游山,令人将网络到的萤火虫全部放出,结果萤火之光漫山遍野,巍巍壮不雅观。

“垂杨”便是垂柳,隋炀帝极爱柳树,也很任性,他御赐垂柳姓杨,称之为杨柳。
他爱柳到什么地步?他放下天子的架子和老百姓一起栽柳树,终极役夫们沿京杭大运河一贯栽柳树长达一千三百多里。

而如今呢?“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炀帝早已化为尘埃,萤火虫再也无人网络,只有低垂的杨柳栖息着薄暮时归巢的乌鸦,一派衰败和悲惨,借此暗示一个王朝的衰败,满眼悲惨,触目惊心,讽刺得极为辛辣。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这联最故意思,诙谐、揶揄中饱含辛辣与无情。

据《隋遗录》记载,隋炀帝长期沉溺于酒色,他曾经游吴公宅鸡台,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

陈后主激情亲切接待杨广,并安排了10多位舞女助兴,她们翩翩起舞,婀娜多姿,个中一位尤其俊美,隋炀帝色迷迷地紧盯着她看,陈后主说:“她便是张丽华”,于是隋炀帝请张丽华舞《玉树后庭花》。

尾联的意思是如果隋炀帝杨广在黄泉之下再次碰着陈后主,同为亡国之君,还美意思再跟陈后主攀谈?还有脸再色迷迷地盯着张丽华,欣赏《玉树后庭花》吗?

委婉而诙谐,辛辣而无情,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李商隐这首诗很有深意,讽古喻今,通过隋炀帝这一暴君范例,来告诫晚唐那些醉生梦去世的统治者,不要重蹈隋朝灭亡的覆辙。

结果呢?不幸被李商隐言中了,大唐终极走入走投无路,不幸灭亡。

第3首 唐朝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喷鼻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这首诗是杜甫《秋兴八首》组诗中的第二首,也是很有深意的一首诗。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安史之乱爆发后,兵荒马乱,国无宁日,杜甫离开成都,飘零到孤城夔州。
他坐到城楼上望着落日西斜,从落日的薄暮坐到晚上,翘首了望北斗七星和都城长安的方向,满脸愁容。

虽然国破家亡,杜甫身患多种疾病,但他仍旧怀有刚毅不渝的爱国之心,他在剑南,心怀渭北。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听猿实下三声泪”化引了《水经注》中的名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蕴含作者四处流落的凄凉和对故乡的思念,悲辛满怀,读之令人潸然泪下。

“奉使虚随八月槎”暗含两个典故,一是据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天河与大海相通,有海边的居民每年八月见海边有浮槎往来,有些居民通过浮槎到达了天河。
二是《荆楚岁时记》记载,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张骞乘浮槎到达。
杜甫以张骞比严武,以乘槎到达天河比喻还朝,拜见天子。

此联精彩的是“实”和“虚”两个字,可以细心体会一下。
“听猿实下三声泪”中的“实”字解释作者真正悲哀到堕泪,情真意切;“奉使虚随八月槎”中的“虚”字,解释作者真的无法还朝,无法归乡了。

为什么呢?

由于当时杜甫寄托的是好友严挺之的儿子严武,严武是杜甫的“忘年交”,对待杜甫很不错,杜甫本来可以跟随严武一起还朝。
但严武任职期间去世,杜甫从此失落去了靠山,不仅不能还朝,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失落去了!

一个“实”字,一个“虚”字,包含了多少血泪!
包含多少无奈啊!

“画省喷鼻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画省”指的是尚书省,由于尚书省的墙壁上有用胡粉画的图象。
“粉堞”指的是古城楼上的垛口,经由了白灰粉刷,见过长城的朋友都能想象到它的样子。

此联意思是杜甫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时,因卧病无法到朝中尚书省任职;而如今严武去世去,杜甫的官职没了,生活没有着落,只能在这边远的山城城墙上,听着模糊传来的悲笳之声,怀念着自己在京城天子身边任职的日子。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这联诗写得很有诗意,寓意光阴流传之速,通过和“夔府孤城落日斜”比拟,可知杜甫在冰凉的夔州城墙上,从薄暮呆到深夜,独自品味国破家亡之悲。

朋友们可以仔细体会一下诗句间的苍凉之美,冷月照萧索之芦荻花,和作者凄冷的心境交相照映,这种意境只可融会不可言传,蕴含着无限寄居流落之凄凉,以景代情用得真是精彩。

很精彩的3首诗分享完了,这些诗经由我的解读,你是不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你最欣赏个中的哪首诗?欢迎朋友们分享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