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松林师长西席与陕西首个中华诗词之乡
焦万利
户县(今西安市鄠邑区),是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的京畿之地,山川秀美,人文秘闻厚重,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骋游处留下数以千计名篇佳作。以古典文学专家、当代诗坛泰斗著称的霍松林教授对户县情有独钟。早在1993年4月,他在其学生、咸阳师范学院韩梅村落教授和马甲寅师长西席陪同下,游历渼陂湖后写下《韩马二君邀我游渼陂》长篇叙事诗。诗中写道:“水天无际画图开,浩歌一曲抒壮怀……马君为我画远景,拓湖下见南山影。文物古迹尽修复,楼台馆舍起俄顷。万国衣冠俱神驰,结队来人不须请。无烟工厂乐融融,三秦胜境名彪炳。”深情表达了对渼陂湖开拓前景寄予的厚望。
户县美陂历史文化名胜区
我和霍老相识于1999年6月。那年年初,我因骨伤在家静养期间,将自己20多年来的诗词习作整理成册。在陕西旅游出版社审稿前,由书法家王仲儒引荐,有幸结识了时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陕西诗词学会会长的霍松林师长西席,并请他为我的诗集《诗吟天地》题写了书名,还得到他惠赠的《唐吟阁诗词集》。当时,霍老问我,你是户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以你的影响力能否在户县成立个诗词学会?我说,可以,等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再向您申报请示。初次见面,霍老知识渊博、蔼然仁厚、亲切夷易的大家风范和关心户县诗词奇迹发展的炽热情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崇敬有加。
两年后的2001年10月,经霍老先容我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此时,我已从政务纷繁的县政府办公室调到县人事劳动局事情,并开始于业余韶光和部分诗友交谈,搜聚见地;与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洽商;把方案成立学会的事宜提上日程,联系社会各界,得到普遍支持。2002年3月上旬,我把预备户县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的情形向霍老作了申报请示。他说:“会名上林苑好!
既表示了传统文化,又有地域特色。”并告诫我,成立学会要有章程,有些详细事可找省诗词学会郑言武秘书长联系。在户县四大班子领导和宣扬、文化、民政部门的重视支持下,经由半年多的精心预备,5月19日,户县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成立暨首届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年逾八旬的霍松林师长西席亲临大会辅导。他在讲话中强调,户县文化秘闻深厚,是有名全国的农人画之乡。学会成立后要让诗词楹联走进校园,从娃娃抓起,抓好遍及与提高,创建“诗词之乡”。他还给成立大会赠予了“属对上林花浥露;吟诗西户鸟鸣春”的贺联墨宝。这是对户县诗词楹联界和广大会员的冀望!
2002年9月26日,为了遍及诗词楹联知识,推动广大会员创作,学会决定创办《上林苑》会刊,敬请霍老题写刊名,他欣然许诺。作为中华新声韵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苦口婆心地对我讲,时期在发展,要按照中华诗词学会“倡今知古”的哀求,在学会会员和中小学师生中倡导用新声韵进行创作。2003年3月16日,县委紧张领导在《上林苑》创刊寄语《点滴间呈人买卖趣 纵横处颂时期精神》中强调,要“拥抱生活,采撷诗情,努力创作更多的诗词楹联精良作品,把户县培植成诗词楹联之乡。”基于此,3月30日,在《上林苑》首发式上,我代表学会领导班子通报了中长期“一二三四五”事情思路,明确用五年旁边的韶光把户县培植成诗词楹联之乡的目标。此后,按照这一目标,学会一手抓活动,一手抓创作。与县卫生局联合举办了以弘扬“抗非精神”为主题的“康健杯”诗词楹联大赛,社会反响很好。在学会各项事情开展得有条有理之时,当年9月,霍老又推举我作为陕西省基层学会代表出席中华诗词学会(浏阳)事情会议,学会的履历材料在会议上作了互换。
霍老为户县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题签与题联
在中华诗词学会(浏阳)事情会议精神指引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一班人以传承中华精良传统文化为己任,发扬“精诚联络,敬业奉献,开拓进取,做事社会,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 ,应时开办上林苑星期天诗词楹联学校;先后举办“旅游杯”“环保杯”“华佗杯”“沧浪杯”中小学诗词楹联大赛,举办诗歌朗诵会,组织会员到旅游景点、新屯子采风活动,极大引发了广大会员的创作激情亲切。为了深入开展诗教活动,学会还多次约请省市诗词曲联专家为全县语文西席和部分中小学师生讲授创作知识,推动建立国家(户县四中)、省(公民路小学)、市(户县六中、石井初中、两营小学)、县(育红幼儿园)四级诗词楹联教诲基地。户县诗教“认识到位起步早,领导重视载体实,专家引领兴趣高,潜移默化氛围浓,渗透结合效果好”的做法,得到推广和遍及。同时,学会重视组织培植,先后建立了甘亭、丰京、钟楼、终南、白龙、龙台、眉坞、渼陂、渭水、娄敬、新荷、山泉、关雎13个分会。学会会员从当初的80多人发展到有老中青少年会员600余人。这些,都为户县创建诗词之乡奠定了坚实的根本。这与霍老热心辅导密不可分。
霍老对户县诗词楹联活动和会员创作十分关心,先后为学会编辑出版的《当代户县诗词选》《当代户县楹联选》《华佗杯诗联作品集》《望仙坪传奇》题写书名,为会员诗集《静心阁诗词选》《诗林小草》题签,还题写“与时期同步,为公民鼓与呼”的寄语,书写会员的诗作。这对付基层学会和广大会员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为霍老《当代户县诗词选》等书刊题签
2007年9月下旬,在全国第21届(衡阳)中华诗词研讨会期间,陕西省委张勃兴老布告,省诗词学会雷树田会长、徐耿华秘书长向中华诗词学会领导先容了户县创建诗词之乡的基本情形。2008年3月,户县县委县政府正式启动创建“诗词之乡”活动。乘此东风,学会牢牢依赖党政部门推动和履行中华诗词楹联“六大工程”(中华诗联育人示范、中华经典诵读、中华诗联“五进”{进屯子、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中华诗联装饰教养、中华诗联人才培训、中华诗联字画合璧),出版《历代墨客咏户县》《当代户县诗词选》。诗词之乡创建活动井井有条地进行。我们不会忘却创建活动经历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各级领导、专家的费力,特殊是霍老的重视和关怀。每次看望霍老时,他会讯问创建活动进展、领导的重视程度、会员的创作情形。他说“如须要我做什么,只管讲”时喜形于色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为我们一如既往开展各项活动注入了强大动力。
2009年3月5日,中华诗词学会决定付与户县“诗词之乡”称号,户县荣幸地成为陕西省首个“诗词之乡”。5月27日上午,在全国第23届(西安)中华诗词研讨会期间,霍老一见到我,就高兴地说,祝贺你们荣获诗词之乡。我说“非常感谢霍老多年来对户县的关爱和支持”的每个字时,都满含激动。当日下午,户县隆重举行“诗词之乡”授牌仪式,全国各地100余名专家学者到临大会,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候。后来有位著名楹联家为《贺户县荣获诗词之乡》撰联:“群儒仰止,仙圣侨居,问天下诗乡有几;黎庶行歌,风骚盛衍,叹此间文景无双。”这是对户县荣获“诗词之乡”给予高度赞誉。
回顾往昔,户县创建诗词之乡的基本做法可概括为:“党政重视、部门尽责、学会竭力、各界助力、群众参与。”2012年10月我在江苏扬州召开的全国诗教事情会议中西部小组会上,就创建活动情形作了简要先容。蒲城、岐山、澄城、洛南等地先后到户县参不雅观互换学习。户县的履历被省内外多地借鉴,这个中包含各级领导、专家、各界人士的关怀和支持,特殊是饱含着霍先生长西席的的不断勉励和精心扶持。
2012年8月,户县委县政府又启动了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活动。2013年11月13日,中国楹联学会付与户县“中国楹联文化县”称号。诗乡、联县是继农人画后,户县精心打造的两个靓丽的文化名片。耸立在户县公民路诗词楹联文化广场上的“诗乡石”“联县石”熠熠生辉。面对如此荣光,霍老愉快讴歌:“像户县这样既得到诗乡,又得到联县,在全国真是不多啊!
”喜悦之情溢自心胸。户县诗词楹联界将永久牢记:霍总是率先催发户县诗词楹联“千里马”,奔驰在诗画之乡大地上的“伯乐”啊!
30多年来,霍松林师长西席一贯关心支持户县文化旅游奇迹的发展。他不但始终关注渼陂湖的开拓和培植,还为阿姑泉牡丹园题诗:“姚黄魏紫遍山栽,溢彩飘喷鼻香带露开。竟向花中求富贵,春寒犹有万人来”,满腔激情亲切赞颂都邑游人成群结队来户县不雅观赏牡丹的盛况。2014年4月,我与梁义定师长西席陪同霍老游阿姑泉牡丹园不雅观芍药时,曾作一首拙诗:“久慕国花却未临,园中芍药喜沉吟。诗家手指余喷鼻香在,红紫黄白未染尘”,记录了这次赏花活动。2009年5月,霍松林师长西席在王重阳祖师灵骨保护漫谈会上强调,王重阳“正心诚意、清心寡欲、澄欲静不雅观”等理念,对当下培植和谐社会有主要意义。霍老先后为玄门全真教祖庭重阳宫题词“弘道”“祖述犹龙”,还为祖庵镇东入口门楼题联:“去幻妄,全本真,祖庵遗教传千载;求和谐,致富庶,古镇新风乐万家。”这成为重阳古镇开拓培植的文化亮点。2013年霍老为企业家、墨客梁义定师长西席创办的《画乡情》杂志题词:“户县是著名的画乡,又是著名的诗乡,英才辈出,《画乡情》的创刊,必将进一步促进户县文化大繁荣、经济大发展。”霍老蘸情挥洒的笔墨,留下了不可多得的书法宝贝。“诗画之乡”,享誉神州大地,已经成为户县对外宣扬的主要文化标志。
霍老为玄门全真教祖庭重阳宫题匾:祖述犹龙
2013年霍老为墨客梁义定师长西席创办的《画乡情》杂志题词
huxiamn 2017年2月,霍松林师长西席不幸与世长辞。噩耗传来,“诗画之乡”户县的诗友们心怀悲痛,纷纭撰写诗词曲联以寄托哀思。个中的挽诗:“特立三秦诗旆擎,唐吟阁里赋长吟。但思教诲谆谆语,忍泪犹听号令声。”挽词《临江仙·戴德诗坛泰斗霍先生长西席》:“声朗谦和常指教,往来廿载情深。复兴宏论乐津津。新声言贯耳,雅韵对流馨。 传承国粹呼与鼓,上林立会亲临。一席寄语似甘霖。关怀诗梦遣,高咏万千人。”挽曲【双调·水仙子】《吊唁霍老》:“幼年天水誉神童,壮岁长安惠众生。千军笔扫唐音盛。著宏篇万世功,镌湖山诗对情浓。放眼不雅观骚雅,片言寄寸衷,犹沐清风。”挽联:“十载传薪,引路诗乡奋起,鄠邑城中千树绿;一刊在手,题笺墨韵馨喷鼻香,上林苑里百花红。”作为户县诗词楹联界的心声,表达了对一代宗师的景仰和戴德之情。
“上林一脉传薪火,泰斗百年发浩歌。”今年10月,是霍松林师长西席诞辰100周年。霍老生平著作等身,是全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是颇具影响力的诗坛泰斗。他有很高的文学成绩和教化,其诗词感情丰富,特殊是那心忧天下的悲悯情怀和忧患意识,将成为我们这些后来者吟诗撰联,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路标。
霍总是户县诗词之乡培植的的引路人和助力者。他对户县文化旅游奇迹的关爱和深情厚意将永久镌刻在鄠邑大地上;霍老对我本人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像和煦的东风,沐浴着我的内心。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顾问、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鄠邑区文联副主席、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创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