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被囚禁待罪于汴京。李煜后期词作多倾泻失落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动听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本日是【中华农历4719年十仲春二旬日(阳历公元2023年1月11日)星期三 第17首】
我们来欣赏正文: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样平常滋味在心头。
【译文】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仰视天空,残月如钩。梧桐树寂寞地伶仃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悲惨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民气烦意乱的,正是亡国之苦。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样平常不同的滋味。
【赏析】
此词抒写了作者孤独凄苦的囚居生活和愁肠百结的亡国之痛。
34;无言"、"独上"是李煜此时孤独形象的刻画,"无言"不是由于无所思而无甚言语,而是满腹愁苦无从说清,更无人诉说;"独上"不是由于寻求静谎而形单影只,而是身为囚徒无人陪伴,孤苦伶仃;这两个词便十分形象地勾画出了作者此时此刻的孤独寂寞和凄婉干瘪,而在这样孤寂的环境下,作者是登上西楼,去遥望故国南唐,这便更增悲苦。
正如俞平伯在《论诗词曲杂著》中所评"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也"。登上西楼所见的又是什么呢?仰望则见如钩的月牙,清凉的月光洒在孤寂的词人身上更显悲惨;俯看则是深深庭院、寂寞梧桐、清冷秋意,一个"锁"字用得很有分量和力度,使人不由得想起枷锁、桎梏,既突出满院秋意之"去世",也透出词人遭禁之"思",如贺新辉所说"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不正像那幽闭在清秋深院的梧桐,孤苦、寂寞,乃至没有自由!
”;俯仰之间,所见所感都是那样的去世寂、凄凉,而面远景,即胸中情,情绪之愁苦便油然而生。
上片是用白描出来的动作、画面来间接抒发情绪,下片则是直抒胸臆渲染离愁。离愁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情绪,而作者却用"剪不断,理还乱"来描写,彷佛可以"剪"、可以"理",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自然、生动,也极富有表现力。那份离愁使显得那般的浓厚、凌乱,不管词人如何地想要理清,想要解脱却究竟徒劳而无功。
末了一句"别是一样平常滋味在心头",这种无人体会、无人明白的愁苦滋味无以言状,词人深陷"哀感顽艳"之中却无法明言,正如古人所言"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别是'句甚深"。这样的一种极致深刻的苦痛不克不及自休,动听至深,催人泪下,《花庵词选》言"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分享是美德,评论是收成。点赞是教化,关注是认可。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关注。
图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