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查了一下,关于这几句诗来源有好几种说法,比较广的说法是来源自《高凉村落妇盼郎归情歌》,这里头还牵扯到一个浪荡子的故事。

单说这几句诗,单独拿出来看也可以成诗。
只是写得很“打油”,不仅毫无意境可言,并且极具侮辱性,有损诗情画意和诗的艺术美。

我个人不推举写这种诗,虽不一定非得文人雅士才能写诗,但写诗是为了熏陶情操,抒怀言志,用诗讽刺自古有之,还有情可原,但拿诗来骂街就有失落文雅,似属悍妇行为,对诗的品质有所侵害。

既然此诗很打油且低俗,那能不能把它修正一下?我闲来无事,试着把末了两句改了一下,觉得意境顿转,跟原来判若两诗,拿出来分享一下。

这首诗侮辱性极强我改了最后两句诗意来了一个大年夜反转

一双玉臂千人枕,

半点朱唇万客尝。

梦惊夜半三更后,

凄风寒雨透西窗。

虽然只改了后两句,但前两句口气、诗意也变了,由放荡、轻浮变为悲惨、无奈。
改了往后,没有了侮辱,而多了同情和怜悯。

末了一句“凄风寒雨透西窗”属于范例的以景结情,所有的苦楚,所有的无奈,所有的委曲,没有一字一句明着说,但都在诗中,都在凄风寒雨中,可谓一景赛过万言。

此情在此景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更使得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感想和回味。

实在古诗中这种“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腕利用的是很多的,举个例子,白居易这首《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这首诗看起来像写日记一样,平淡无奇,实在本诗的精髓在末了一句。
这句“逆风吹浪打船声”便是范例的“以景结情”,作者对好友元稹的思念、担忧全都融到这个景中,胸中有万言无处诉说,只有借景表达。
对友之深情全在景中,令人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确实读来回味无穷。

关于这首诗的改写,关于“以景结情”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读诗时可以留神体会一下,定能有所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