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的布局始终给人一种家的温暖,即便是外村落夫,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也能够为心灵找到水的柔情与悸动。千灯是我见过的古镇中最小的一个,它精细、小巧、紧凑地沿着千灯浦一字排开,你只消一个午后,就能够悄悄地将它看完。
但你实在不须要漫无目的地走马不雅观花,你尽可以坐在桥边的木椅上,悄悄地仰望白云穿梭在秦峰塔的上空,听钟声从延福寺里悠扬地传来,在这样一个安静的水乡里,做着一个阔别尘世的梦。
这里也是元末明初戏曲家顾坚的家乡。当我步入顾坚纪念馆,偌大的戏台与空空的椅子仿佛见告我这里刚刚上演了一场人生大戏。我坐在个中一张椅子上,看着戏台上的蜡像,一位红衣正旦与一位蓝衣巾生在默默地对视。我心底是很渴望在这样的地方能听上一曲昆腔的,然而竟不能如愿。二楼旷味斋里,顾坚的蜡像正端坐凝思,执笔写着他挚爱的昆曲。
走出顾坚纪念馆,我便在手机上找昆曲来听,是《浣纱记》,在如此漫长的石板街上听戏,吴越春秋那久远的故事仿佛迎面而来,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穿越感。
柳永说:“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古人用风花雪月为自己营造了一方诗意的天空。世间尽可以少了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这样的霸王,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少了顾坚、梁辰鱼这样的文化人。
在顾坚纪念馆不远,还有一处园林庭院,便是大名鼎鼎的清代朴学领袖顾炎武的故居和墓园。顾炎武常说的一句话便是: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他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经世为一,将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他人生的空想。他将“平生之志与业”都写进了他的得意之作《日知录》中,成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部巨著。
古镇不大,却人文荟萃,文脉悠悠。千年石板街上,夕阳时分,我还徜徉在这里,久久不愿拜别。